新形势下学位论文评阅与答辩形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交通运输论文 2020-02-28 点击: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培养质量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质疑,如何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已成为新形势下研究生培养单位面临的首要问题[1],同时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 年)》,实施《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 号),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当前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保证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关于印发《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的通知(学位 [2014]5号,而且各省级学位办制定了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同时在学位点合格性评估中,本学位点学位论文质量也是一项重要的考查指标。由此可见,国家和社会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高度重视,同时也给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才能保证我们的学位论文质量不合格率为零,根据作者多年一线工作的经验,进行了改革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当前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存在的问题。
  
  研究生学位论文对于研究生而言是其重要的学习和研究成果,集中反映了研究生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学业水平、创新能力和写作能力,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怎样科学、公正地评价每一篇学位论文,不仅关系到学术的严肃性、学位评审的权威性和公正性,也关系到每位毕业生的学术生命[2].为科学、公正、客观地评价学位论文水平,近几年来,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形式进行了很多改革,但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第一,论文评阅时大多高校已经实现双盲评阅制度,但是一般采取随机抽取部分实行双盲评审,这样造成少数同学抱有侥幸心理,认为被抽到的概率较小而不重视[3].学位论文送审前都要经过学术不端检测,但是大多培养单位学术不端检测完全用规定的重复率进行控制,超过一定重复率就会延迟答辩,使大量同学提前通过淘宝等网络交易平台进行付费检测,这不但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还会助长个该产业利益链的扩张,同时学生根据检测结果对论文进行适当的“技术处理”,很容易通过学校的检测,这就完全违背了学位论文进行学术不端检测的初衷。
  
  第二,3 学位论文答辩大多还是采用传统的方式,由导师答辩专家一般由导师或学科点推荐,通常都是导师的熟人或同行 , 大多碍于情面或随大流 , 抱着“ 与人方便 , 自己方便” 的思想 , 不能客观地从学术角度对论文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 , 评审意见“ 一团和气”,评审结果与论文实际水准不符。虽然文献[4]中采用了“双背”答辩机制,由校学位办组织,抽取部分学位论文实行“双背”答辩,由于各个高校研究生规模都比较大,学科专业较多,学科差异较大,由学校统一组织,不仅校学位办工作量庞大,可操作性差,同时随机抽取部分同学很难保证我们学位论文质量不合格率为零。
  
  二、我校在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采取的改进措施。
  
  1. 改进学位论文送审前的学术不端检测方式。
  
  学位论文在送学校检测时原则上不准提前检测,如提前检测,学术不端检测系统过的系统会自动提示。
  
  我们规定,如检测出学位论文的内容重合百分比小于等于 20%,则为检测合格,可参加本次论文送审;如检测出学位论文的内容重合百分比大于 20%,则须由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专家对检测结果进行认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需认定的学位论文按下列进行充分甄别:
  
  第一,如确认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则认定为合格,可参加本次答辩;第二,如发现有学术不端行为,但情节较轻,可应令作者立即修改学位论文后再行认定,经再次认定合格,方可参加本次答辩;第三,如发现存在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则该学位论文不得参加本次论文答辩,该学生应重新撰写论文后,于下一届重新申请答辩,同时,所在学院应酌情对该学生及其导师予以通报批评。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避免学生通过淘宝等网络交易平台提前检测而进行“技术处理”,导致学校正式检测时不能反映学生真实的学术不端情况。同时学位论文的内容重合百分比超过我们要求,也不是一棍子打死,采用技防和人防相结合的办法,我们要求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专家结合查重报告进行评审,由专家组的评审意见决定是否送审,并将评审意见报送校学位办留存。这样避免有些学生的学位论文本身质量较高但文献综述或基础理论介绍较多而被认定为不合格。
  
  2. 优化双盲评审机制。
  
  所有学位论文 ( 包括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 均需进行盲评,由学校组织统一送审,送审专家由校巡视组的相应学科的专家来确定,校巡视组成员一般由退休的老专家组成,学院领导和老师都要回避,特别强调学院领导要以身作则,不通过各种形式打听送审的专家,盲评论文不能出现学生和导师的任何信息。这样既保证了盲评专家的质量和研究方向的一致性,又保证了双盲评阅的全覆盖,真正达到双盲评阅的目的。
  
  3. 改进学位论文答辩形式。
  
  所有学生均需进行盲答辩(答辩过程中的一切材料均不出现学生和导师信息,学生陈述过程中只介绍自己的研究工作,不介绍个人和导师信息),答辩由学校的二级学院统一组织。学校将在校外专家库里抽取一定的专家参加答辩并作为答辩主席,其余专家由各二级学院的答辩领导小组根据论文研究方向选定,既可以是校内的也可以是校外的,专家人数不低于 5人,导师不参加自己学生的答辩。同时加强巡视,我们采用的巡视办法在文献[5]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选派校巡视组专家和学位办管理人员进行督导,巡视组专家主要从学术专业上监督,校学位办工作人员主要从程序上进行监督,我们要求全程参与,而不是走过场,发现问题及时沟通。除此之外,我们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进。
  
  第一,答辩之前,将每个答辩小组的专家召集开答辩预备会,统一尺度,避免不同专家要求不一致而失去公平。
  
  第二,所有答辩进行全程录像,并在校园网内发布。学位论文及其答辩是研究生学术训练中最重要的知识财富和思想汇聚,将答辩环节透明公开,不仅可以为广大师生与校外同行搭建更广泛的交流平台,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分享,还可以发挥网络监督的作用。
  
  第三,研究生对专家的提问现场进行回答,答辩后,专家进行匿名投票 , 并形成决议 , 由答辩委员会主席当场宣布。我们的表决票上将答辩成绩分为“优”、“良”、“通过”、“修改后通过”,“不通过”五等,专家根据学生真实水平在对应等次栏打勾,如果某等次所得票数超过了全体答辩委员会成员三分之二以上 ( 含三分之二 ),认定答辩成绩为该等次,答辩成绩也是评选各级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重要依据。如果学位论文答辩成绩为“修改后通过”,答辩委员会应讨论决定委托答辩委员会的成员或委托该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修改后的学位论文审议后才能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成绩为“不通过”的,应讨论决定学位论文修改后可再申请答辩的最低时限。
  
  第四,末尾二次答辩制,每个小组的答辩成绩最后 1-2 名需参加学校组织的二次答辩,二次答辩通过了方可申请学位,如果最后 1-2 名是“修改后通过”或“未通过”就不参加学校组织的二次答辩。通过这样的形式,答辩专家组必须对每个学生的答辩过程高度重视,对答辩结果认真讨论,真正做到公平公正。
  
  三、实施效果分析。
  
  我校从 2015 年进行了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制度的改革,对全校 476 名研究生实行盲审、盲答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术不端检测时,重复率 20% 以下的有 422 人,所占比例 88.6%,超过 20% 有 46 人,其中社会科学类有 25 人,自然科学有 21 人。经专家审议,超过 20% 有 46 人中,有 3 人存在学术不端情况,分别给予延迟一学期答辩的处理,并在全校通报。其余 43 人中,大部分由于文献综述和基础理论引用过多,但论文的核心内容都是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另外还有小部分是由于学科的特殊性,如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专家们一致认为这个学科的学位论文需要引用大量的文献着作、国家文件及其领导讲话,造成重复率超限,但不存在学术不端嫌疑,学校根据专家意见同意这些论文送审。盲评未通过的有15人,占3.1%,主要存在的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选题和本学科研究内容偏离太大,二是研究方法太简单仅相当于本科毕业论文的水平,三是结构混乱、思路不清晰。在盲答辩中,每个二级学院都集中安排答辩,根据论文研究内容分成不同小组,每个小组每天答辩人数 8 人左右,相比传统方式即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节约人力、物力成本。答辩专家组在答辩成绩讨论和投票表决时,对优秀和不通过的都比较慎重,答辩成绩优秀的比例仅占 8.6%,不通过的占 1.7%,对学生论文改动比较大但研究内容受到了专家肯定的这部分学生我们采用的是“修改后通过”,修改时间一般限定的 2 周之内,将修改好的论文及连同修改说明经导师签字后提交答辩小组指定的 2 名专家评审,符合条件的再提交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这部分学生占 10%,其中有 3 名同学指定时间内未修改合格,延期授位。参加学校二次答辩的共有 36 人,有 1 名同学未通过,其余同学的答辩成绩基本与第一次相同。此项改革在全校师生引起了强烈震动,对强化质量意识、调动研究生学习和研究的积极性、激发导师的责任心和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 , 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 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结束语。
  
  学位论文是检验研究生理论基础、专业知识、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学术水平的重要手段 , 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 , 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与答辩是确保学位论文质量的最后的关键环节。作为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必须从制度和程序上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通过改革,来倒逼导师和研究生加强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学校对今年的学位论文的评阅答辩的质量分析发现,要想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加强质量过程监控,包括中期考核、开题、论文写作、预答辩等,下一步要求学生动态记录学位论文工作进展情况,而且导师每月审核并签字,尽量减少延期授位的研究生人数比例。
  
  参考文献:
  
  [1] 汪小会,等 .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双盲评审机制探析 [J]. 黑龙江教育 , 2015(7):41 - 44.  
  [2] 周红康 . 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制度的治理 [J] . 煤炭高等教育 ,2006, 24 (4):89 -91.  
  [3] 叶玉梅 , 等 . 通过双盲法评阅论文看论文评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3):72-73.
  [4] 高坤华,等 . 学位论文评审及答辩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 2007(2):31-33.  
  [5] 杨东晓 . 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巡视制度的探索与实践 [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 2008:52-55.

新形势下学位论文评阅与答辩形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http://m.rjdtv.com/jiaotongyunshulunwen/3264.html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