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体育教学中心理教育的运用

体育教学论文 2020-05-09 点击:

  传统的体育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主要教学目的,课上的教学项目简单,一味追求学生的运动量,很多体育老师也认为体育课就是单纯地锻炼学生身体,教会学生基础的体育项目,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教育。中职学生正值青春热血的年纪,很多学生都有叛逆的心理,好胜心强,极易冲动。笔者认为体育老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运动量,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控制情绪,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只有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体育课程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
  
  一、以身作则,尊重学生
  
  身为体育老师,不仅需要强健的体魄和专业的体育知识,更需要有良好的师德,自己本身的一言一行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对体育课程感兴趣,将老师作为自己学习的目标。体育老师要在学生心中塑造良好的形象,让学生愿意听老师的指导。在教学中,体育老师不仅要用专业知识来教导学生,更要以平等的姿态来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挖掘学生的潜力。老师要对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不吝表扬,对信心不足的学生多加鼓励,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优点,不至于在体育课和以后的生活中失去信心。体育课程涉及各种各样的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铅球、跳远、跳高和乒乓球等,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和天赋。例如,身材较为瘦弱的学生,在篮球运动中可能完全被压制,老师可以在了解之后,建议学生练习弹跳,虽然在篮球中不占优势,但在跳远、跳高等项目中可能就是佼佼者。如果学生对篮球十分狂热,老师也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导学生如何才能在篮球场中争得一席之地。老师要尊重和引导学生,让学生有机会能够完成自己心中的梦想。很多女学生在体育课上较为拘谨,老师就可以以平等的姿态来交流引导学生,体育中有许多项目适合女生,比如健美操、羽毛球等,老师要挖掘学生的潜力,引起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勇敢地迈开步伐。只有老师能够尊重学生并且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学生才能在体育课程中绽放光华,感受到体育的魅力。
  
  二、合理竞争,调控情绪
  
  中职学生正值青春,对很多东西都有满腔热血,尤其在体育课上,很多体育项目都因有对手而激起学生的好胜心,但好胜心太重就容易造成学生的偏激心理,在篮球场上很有可能从一开始的篮球比拼变成“拳头”比拼,体育老师不仅要严厉制止这种行为,更要教会学生调节自己的情绪,让学生明白一时冲动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带来更严重的问题,学生应该利用体育中的竞争来磨炼自己的自制力。体育老师可以教导学生学会用大量的运动来调控自己的情绪。老师要让学生能够深刻地意识到成功与失败的定义,一场竞争的失败,不是对手强于自己,而是自己还不够强,成功则是意味着你下一个需要超越的是自己;竞争最重要的不是结果的成败,而是在竞争中对自己合理定位,磨炼自己,永远不要将自己的失败怪罪在对手的身上,这很有可能会导致一种病态的心理。老师要让学生意识到,成败不是目的,能够成为更加优秀的自己就已经是成功了。
  
  三、耐力项目,进取拼搏
  
  体育课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健康的体魄,但是因为体育课需要学生大量的运动,导致很多学生不喜欢体育课,老师要合理利用体育项目的有趣性和竞争性,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拼搏精神,用耐力比拼项目激发学生的潜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例如,2000米耐力跑,耐力跑相对于其他项目来说较为枯燥,并且对身体素质的要求较高。所以在进行耐力跑之前,老师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在跑步的过程中学会调控自己的呼吸频率,让学生通过耐力跑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让学生能够在体育课上尽情地挥洒汗水,品尝到艰辛过后的畅快。老师还可以利用默契度较高的篮球运动,通过比赛赢得奖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让学生在运动中学会互相帮助,互相鼓励。
  
  总之,体育老师要利用良好的师德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利用体育的竞争性来激发学生的拼搏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力,教会学生利用运动来调控自己的情绪,提高其自制力。只有将心理教育和体育教学相结合,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生活,也才能正确定位自己,不至于在起伏不定的人生道路中迷失自我。

  参考文献:

  [1]王洪梅.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分析[J].学周刊,2016(24).
  [2]黄燕.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职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10).

中职体育教学中心理教育的运用

http://m.rjdtv.com/jiaoyulunwen/4105.html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