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与解决措施

教育社会学论文 2020-07-03 点击:

摘要

  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要实现向现代社会的转变, 必须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在工业化过程中, 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 由乡村流向城市的农民工从没有间断过。农民工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现实中存在的身份差别、待遇差别、福利差别, 农民工没有受到应有的待遇, 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群体。在很多方面面临着突出的问题, 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与解决措施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 城里的第二、三产业大发展需要劳动力, 于是“进厂又进城, 离土又离乡”的农民工大量出现。但是当时外出农民工的总体上来说规模比较小。据统计, 1980年四川全省农民工仅30多万人, 1990年达到480.4万人。人数增长迅速。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 农民工规模进一步扩大, 2017年4月底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6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 截至2016年底, 农民工总量达到28171万人 (1) , 并呈现出新的特点:1.有配偶的所占的比重有所提高。2016年全部农民工中, 有配偶的占77.9%, 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有配偶的农民工比例的增加也意味着有孩子的农民工家庭也在增多。2.农民工仍以青壮年为主, 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农民工平均年龄为39岁, 8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已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体。以外出打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村庄家中大多只剩下少量妇女、老人和儿童。有人形象的比喻称这些农村是“389961部队”在坚持战斗, 近年来在女性外出打工日益人数增多的情况下, 现在更多的是剩下“9961”坚守这些村庄。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 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问题突出显现出来。

  一、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主要表现为两类基本问题:一、留在家乡的子女, 即留守子女的教育;二、随父母进城的子女, 即流动或者随迁子女的教育。2015年, 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 有随迁子女1367.1万人, 留守儿童2019.2万人, 农民工子女的随迁率达40.37%, 留守率则接近60% (2) 。

  (一) 留守子女教育问题

  近年来让人们印象深刻的贵州毕节4个小孩自杀事件, 南京2个小女孩被饿死的事件, 都与留守儿童有关。除此以外在这些孩子身上发生烧伤、被拐骗、性侵、溺亡等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留守儿童简单的说就是指年龄在十四和十五周岁以下, 孩子和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据2016年11月公布的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的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数据, 留守儿童数量为902万 (3)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主要关注的是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的身心发展和学业所带来的这样的不利影响。

  父母出去打工后, 他们的子女一般都被留在家里, 由家中的他人代为照顾。据调查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主要有父母亲的一方, 或者其他临时监护人构成。在调查的92人中, 父母亲一方为监护人的有27人占总数的29.25%。祖父母, 外祖父母59人占总数64.13%亲朋好友和其他人占4.35%和2.17%。很多数据表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看管是留守子女监护的主要方式。和正常家庭相比, 上述这些不同的监管情况都或多或少的对留守的孩子带来不利影响。

  1. 父母亲角色缺失不利于孩子成长

  父母亲在孩子的成长中共同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父亲母亲中的一方或者父母都不在孩子身边, 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专家认为婴幼儿期缺乏父爱的孩子体重、身高、动作及认知能力发展缓慢, 学龄前父母离异的孩子智商测试也落后一截, 缺乏父爱的孩子情感障碍尤为突出。然而男人也有一些天生的缺点和弱点, 需要母亲陪伴和教育来弥补, 只有由父母共同抚养教育子女, 才可以使孩子将父母的优点兼收并蓄, 形成完美的人格。留守的孩子在六到十四岁年龄段的人数较多, 十四岁左右基本处于青春期, 处理不好孩子极易产生叛逆心理。在对留守儿童的性格调查中, 临时监护人回答的前三位依次是任性, 内向, 暴躁。可见我们的担忧不无道理。这些外出打工的人中打工年限在五年以上或者三至五年居多。孩子们一般至少半年没有见过父母, 而父母外出之后, 和孩子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也不够, 很难很好的了解孩子的状况。被调查的孩子中70%的孩子表示期待跟父母经常联系。66%的孩子表示父母外出打工时有受到欺负和人身伤害。在别人故意挑衅时认为自己胆小怕事。另外还有的孩子不爱交往性格孤僻不喜欢上学。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导致想念父母分散精力或者父母不在缺少监督, 对学习起坏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布恩曾提出:“怎样使我们的儿童把我们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内化为他们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通过实验, 他的回答是“靠爱 (情感) 和习惯”。生活中缺少父亲母亲的爱护和父亲母亲良好习惯的引导, 对孩子们的成长, 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2. 临时监护人的年龄和学历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和教育

  在对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的调查中发现, 年龄在50岁以上的监护人占到近一半, 其中60岁以上的占20.43%。祖父母外祖父母作为监护人的占总数64.13%.在这些监护人中没有读过书的占46.74%。小学初中分别为31.52%和18.48%。可见监护人文化水平都较低。受此限制, 他们在抚养教育留守儿童时面经很多难题, 不能有效的帮助和引导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对这些孩子的照顾实际上更多的是基本生活上的照顾。在监护人照料孩子的问题的调查上, 大多数监护人把孩子的身体健康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其次是生活品德好, 然后才是学习成绩好和安全问题。从这里来看, 孩子的教育和安全问题极易被忽视。其他临时监护人的照顾也存在诸多问题, 孩子在别人家生活, 难免有寄人篱下的感觉, 生活上也会觉得拘束和诸多不便。监护人在接受调查时普遍认为孩子变得胆小或自卑, 变得暴躁不服管教。除了这几种监护人外, 还有单独居住的留守儿童。这部分留守儿童有大概205.7万占3.37%, 由于缺乏必要的照顾和保护, 他们的生活极易出现问题, 也容易受到侵害。这部分儿童的教育、生活和安全更需要加以关注。

  (二) 流动子女教育问题

  为了让孩子留在身边, 便于照顾且受到更好的教育, 农民工让孩子来现在居住地附近学校上学。这部分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又面临着在城市如何接受教育的问题;即流动子女教育问题。调查发现农民工子女入学后与当地孩子比较, 心理问题比较突出,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1. 农民工流动子女交高额的赞助费

  虽然国家没有明文规定可以收取农民工子女赞助费。但是在过去的招生中, 城区的学校尤其是比较有名的学校在接收农民工子女时, 大多有另一条不成文的潜规则, 就是学校可以接纳他们的子女, 但必须缴纳赞助费或者借读费, 而这笔费用都不会给开任何的收费手续。国务院统计局西安调查队曾经公布的问卷调查显示该市近半数的农民工随迁子女有高额借读费, 平均金额超万元。占该市农民工家庭年收入得15.8%。这些费用相对收入水平福利本来就不高甚至工资又经常被拖欠的农民工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而且事实上有的农民工还不止一个孩子, 这样对农民工来说压力更大。高额的借读费, 表面上来看是城市的限制问题, 其实是城乡二元结构以及户籍制度的结果, 这种城乡二元的制度虽然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过促进作用, 但是也使农村与城市之间出现了很多的差异和不公平。

  2. 受到歧视的问题

  据有关调查, 在公立学校上学的流动儿童及其家长中有41.2%的学生和45.7%的家长感觉受到了歧视。在学校里, 这种歧视一方面是在学校收费的不同和对他们待遇的不同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在学校同其他城市学生的相处中表现出来。许多人甚至认为农民工的到来给城市带来了很多不安定因素, 有一些人把很多犯罪事件都跟农民工联系在一起。这种歧视给农民工以及他们的子女心理的健康都带来了危害。在这样的状况下孩子们难免会有低人一等的感觉相对于本地孩子他们常常不够自信或者感到孤独, 有不平等感。

  二、解决农民工子女的问题可以从以下政府、学校、家长、社会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 政府:完善教育制度和法律法规, 加强贯彻执行力度

  在调查中, 被调查者表示本地干部一学期或者一年几年才又一次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40%的人表示当地没有关爱留守儿童机构。认为政府对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关注度不够高附近的学校有关农民工子女的就学政策制度不合理, 受到的监督力度小。其实形成农民问题的很大原因就是城乡二元经济体制。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改革现行的户籍制度, 打破户籍制度造成的二元化体制, 努力实现依学籍管理而不是依户籍管理等新的教育政策。实现城乡一体化消除城乡差异, 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 对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及残疾儿童等弱势群体制定专门的入园入学政策, 保障他们受教育的权利平等。大力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成立教育监督机制监督相关政策的实施, 高度关注政策的可行性和落实, 帮助有困难的农民工孩子。加大对农村投入, 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 把农民留在本地工作。

  (二) 学校: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 注重于家长的沟通合作

  调查时40.67%的孩子表示学校没有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机构和心理疏导老师。老师家访一学期或者一年一次。所以在学校方面还需要做出更多努力。老师和家长应该多与孩子沟通, 多予以生活和学习上的关心, 让他们感觉到温暖, 学校应该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 对这一类的孩子进行心理辅导, 预防和治疗有心理问题的孩子, 教育学生同学之间和睦相处, 不应带有色眼镜看人, 不应该歧视同学, 互帮互助对留守儿童避免标签化, 在调查中人们表示农民工随迁子女应该就近入学,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尽量让他们的孩子和本地孩子一起上公立学校而不是让他们上专门的农民工子弟学校。

  (三) 社会: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女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力所能及的帮助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不仅仅是政府的事也是整个社会的事, 这个问题的存在不利于社会公平的体现, 如果得不到重视或者良好的解决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要加大社会宣传力度, 消除因为城乡、户籍身份等方面产生歧视和偏见, 倡导社会平等的价值观, 尊重儿童权利和公民权利。多关爱农民工, 给予他们客观公正的评价, 通过整合多方资源, 搭建合作平台, 吸引社会各界有能力的组织和个人, 开展一系列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活动, 给有困难的农民工及其家庭力所能及的帮助。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安全保护预警与应急机制, 确保一旦发生问题, 有关方人员迅速介入并妥善处理。

  (四) 家长:多关注孩子, 注重与孩子沟通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 也是家庭的未来。关系到家庭命运的改变。获得收入固然重要, 但是孩子的教育也不容忽视。应该多与孩子和他们的监护人联系和沟通, 多关注孩子们的学习和心理变化, 有条件的话尽可能把孩子带在身边或者由父母中一方照顾。不要让留守儿童在没有监护的情况下单独居住。特别是年纪较小的儿童。在法律法规和乡规民约等方面强化父母的法定监护职责, 探索监督和保护父母尽职尽责的渠道和办法, 切实保护留守儿童的福祉。对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留守儿童致其身心健康严重受到损害的, 有关知情人员或者单位要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原监护人资格, 指定新的监护人。

  农民工为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现在全国各个城市, 各个行业, 都有农民工在劳动, 农民工干着城市里累苦脏险的工作。他们成了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他们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社会也要关注他们的问题和困难。只有解决好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才能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才能让他们的孩子享受到公平的受教育权利。

  参考文献
  [1]赵学勤.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基础教育问题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 2001, (2) .
  [2]杨文鹃.让每个孩子都接受良好的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 2003, (7) .
  [3]杜越, 汪利兵, 周培植.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基础教育:政策与革新[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4]赵欢君, 陶李刚.论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J].教育探索, 2005, (12) .
  [5]于涣茹.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J].新学术.2007, (3) .
  [6]徐学俊.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论析[J].湖北大学学报, 2007, (11) .
  [7]国家统计局2016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B], 2017-4-28.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与解决措施

http://m.rjdtv.com/jiaoyulunwen/4771.html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