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环保意识及其行为现状调查

德育论文 2020-07-21 点击:

摘要

  自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有关生态文明的讲话、论述、批示超过60次, 多次提出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大学生作为未来建设“美丽中国”的主力军, 应具备较强的环保意识, 充分进行环保实践, 但由于多方面原因, 部分大学生欠缺环保知识, 存在知行不一的问题。加强大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使之形成良好的环保生活方式, 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是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迫切任务。为了解大学生环保意识和行为现状, 并探究其影响因素, 笔者对大学生群体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

日常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作用探析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同济大学等14所高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共发放问卷522份, 回收有效问卷518份。在有效样本中, 男生占39.2%, 女生占60.8%, 环境相关专业的学生占13.2%。

  本次调研所使用的工具为自编的《大学生环保意识与行为现状调查问卷》, 从大学生的环保责任意识、对环保行为的认同度和具体践行情况进行了考察。同时, 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 通过半结构性1对1访谈30人, 以深入了解大学生环保行为与态度背后的原因。问卷回收后, 笔者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了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

  (一) 大学生环保责任意识较强, 女生比男生态度更积极

  笔者采用“我觉得对于环境保护, 大学生责任重大”一题来衡量大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李克特五点量表, 1—5分, 分值越高代表责任越大) , 发现被调查者的平均得分为3.94分, 其中, 男生的平均得分为3.75, 女生的平均得分为4.06, 显着高于男生 (t=2.91, p<0.01) 。这表明大学生普遍认可自己对环保负有重要责任, 且女生比男生的立场更为坚定。

  结合访谈结果, 我们认为, 绝大部分大学生认同环保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大学生受教育水平较高, 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因此对环保行为应该负更多的责任。女生比男生对环保责任的认可度得分更高, 可能与女生更加感性, 更加注意生活细节和生活环境质量有关;而男生更加着眼于宏观和具体学习工作事务的层面, 对于生活环境的关注较少。

  (二) 大学生对环保行为的认同度较高, 践行程度不高

  在问卷中, 列举出常见的36项环保行为, 请大学生选择每项行为“是否为大学生力所能及”, 将每项行为选择“是”的比率称为认同率, 并将认同率超过60%的环保行为界定为“大学生力所能及的环保行为”, 共28项, 占总体的77.8%。调查显示, “不随地丢垃圾” (认同率97.8%) 、“刷牙和洗脸间隙关闭水龙头” (认同率95.9%) 、“离开自习室时, 带走自己的垃圾” (认同率94.8%) 是认同率最高的3个环保行为。认同率低于60%的行为共8项, 占总体的22.2%。其中, “定期参加植树活动” (认同率25.1%) 、“遇到严重的污染源向有关部门举报” (认同率33.7%) 、“在学校食堂买外卖时, 使用自己的餐具, 而非一次性餐具” (认同率38.2%) 是认同率最低的3个环保行为。

  随后, 在问卷中请大学生评定自己实际践行这36项环保行为的程度 (李克特量表评分, 1—5分, 评分越高, 践行度越高) 。调查显示, 共12项行为的平均得分低于3分, 占总体的33.3%, 包括“拒绝使用零售场所免费提供的不可降解塑料袋”等;共19项行为平均得分在3—4分之间, 占总体的52.8%, 包括“外出时自带水杯, 避免喝塑料瓶装水”等。真正践行度较高的选项, 即平均得分高于4分的项目仅5项, 占总体的13.9%, 包括“附近没有垃圾桶时, 先将垃圾收好, 不随手乱丢”“刷牙和洗脸间隙关闭水龙头”等。

  另外, 特别关注了“大学生力所能及的环保行为”中践行度偏低的项目, 发现“手机充电完成后, 及时拔出充电器”这一行为的认同度为75.7%, 排在第14名, 但践行度得分仅为1.78分, 排在第36名。“关注与环保有关的纪录片、宣传片、广告等”这一行为的认同度为69.3%, 排在第17名, 但践行度得分仅为2.23份, 排在第32名。

  由此可见, 大学生对环保行为的认同度较高, 认同大部分常见环保行为属于力所能及的范围, 但真正经常践行的比例却非常低。通过访谈笔者得知, 学生意识到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外部支持层面, 缺少参加植树等定期环保活动的渠道和机会;缺乏细节要求较高的环保行为的具体技术指导, 如垃圾分类等环保行为;不认可个体环保层面的意义, 例如即使自己进行了垃圾分类, 在城市垃圾处理的各个流程中也无法实现分类处理;缺乏从制度法规、舆论倡导上为环保行为提供支持的社会环境, 如大多数商店只会提供一次性的用具, 难以“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具”。二是在主观意愿层面, 一些环保行为与大学生的日常习惯, 生活作息或个人兴趣不符;担心自己强调环保而影响人际关系, 例如, 提早关闭宿舍大灯、关紧其他同学未关严的水龙头等;“与环保有关的纪录片、宣传片、广告等”质量不高, 数量也较少, 宣传力度不够, 缺少主动学习观看的时间和意愿;对“环保监管有关部门”缺乏信任, 举报的具体流程和途径无效或不清晰, 效果甚微, 造成精力浪费。

  (三) 大学生直接环保行为践行度更高, 专业知识能显着促进大学生的间接环保行为

  为了解专业知识的作用, 我们将被调查者按是否为环境相关专业分为两组, 发现整体上环境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对环保行为的践行度高于其他专业的大学生。为具体了解专业知识在环保行为实践中的作用, 我们根据大学生的环保行为对保护环境起到的作用形式, 将环保行为分为“直接环保行为” (如“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和“间接环保行为” (如“当有人有破坏环境的行为, 我会出面制止”) 。两类行为的平均践行度在整体被试群体中的得分分别为3.41分和2.77分, 前者显着高于后者 (配对样本t检验, t=10.20, p<0.001) 。分专业而言, 在间接环保行为方面, 与环境相关的专业的大学生做得更多 (独立样本t检验, t=6.54, p<0.001) , 在直接环保行为上无显着差异 (t=1.246, p=.214) 。可见, 专业知识普及能够有效提升间接环保行为的践行度。

  对环境相关专业的大学生访谈中, 有学生表示, 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够更好地改变家庭对自己环保意识的影响, 提醒自己有意识地养成环保习惯。在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媒体宣传力度不够等外因影响下, 作为环境相关专业的学生, 更有义务去推进环保工作, 也愿意多做一些努力, 进而影响身边的同学。

  三、对策与建议

  针对问卷调查中发现的大学生对具体环保行为的认同度高, 实践度却较低, 访谈研究中发现的大学生的环保重视程度不够, 相关资源和信心不足等现象, 要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环保意识及环保行为践行度, 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一) 注重课堂教学, 夯实理论基础

  要提高大学生的环保意识, 最为直接有效的途径是第一课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相关课程的设置将明显有利于大学生良好环保意识的养成和实践。例如, 可以在“形势与政策”等必修课程中设置与环保相关的内容与环节, 同时开设与环境保护相关的选修课程, 供非环境专业的学生选修。

  在课程内容上, 可以调动优秀教师共同备课, 结合党的教育方针、相关法律法规, 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的新颖案例进行教学, 对常规环保行为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和说明, 对个人环保行为所能产生的积极影响进行普及与教育。在教学方法上,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提升学生参与度。教学场所也不必局限在教室内, 可根据实际情况, 带领学生进行环保相关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理论水平, 从而更有效地提升环保意识。在教学资源上, 由于学生反馈高质量的环保广告、视频等资源不易获得, 教师可以提前筛选和提供相关资源, 供学生结合视频、环保公益广告等多媒体材料进行学习和思考。

  (二) 依托校园文化, 营造环保氛围

  近年来, 很多高校重视校园绿化建设, 着力打造“绿色大学”“花园式校园”, 不断美化校园环境的同时, 也应在环境易遭破坏的场所设立环保行为警示牌, 这些举措既能够营造浓厚的绿色校园文化, 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环境伦理和环境素养。

  高校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的宣传对大学生进行感染和熏陶, 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校园广播播放与环保相关的知识与新闻, 或是提倡、提醒大学生实践文明就餐、节约资源等环保行为, 通过听觉渠道对大学生的环保意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宣传电视、宣传栏则可以借助图文展示环境恶化的后果, 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对比等内容, 通过视觉渠道冲击学生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激发大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决心和行为。还可结合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主题日, 定期集中举办知识竞赛、图片展览、名家讲座等活动, 进行环保知识、技巧、法规的宣传和培训, 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环保舆论氛围, 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三) 结合第二课堂, 推进环保实践

  要改善大学生对环保的认知与行为脱节, 行动跟不上认识的现象, 高校应倡导大学生将环保实践贯穿日常学习、生活、课外活动及社会实践等方面, 力求在实践中继续深化环保意识。将环保教育与第二课堂相结合, 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把环保作为班团活动、社会实践的重要主题, 还可以将环境问题与创新人才培养相联系, 鼓励学生开展与环保工作相关的调查与研究, 自主挖掘有效的知识宣传方式和实践度高的环保行为。

  学生社团也可以在此过程中发挥巨大优势。学生结合共同兴趣爱好组织的社团组织, 有更强的内部动力和凝聚力。在校内成立与环保主题相关的社团组织, 在校园内不定期举办环保知识宣传与公益活动, 为大学生具体践行力所能及的环保行为提供机会。例如, 鼓励回收旧物、废电池;及时拔电源;自带饭盒或可重复使用的环保购物袋等促进实践的活动, 或举办融合环保知识问答的定向越野比赛、环保广告征集大赛、变废为宝创意大赛等比赛类活动, 这些活动都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环保实践。

大学生环保意识及其行为现状调查

http://m.rjdtv.com/jiaoyulunwen/4992.html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