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成因与防范措施

宏观经济学论文 2019-08-31 点击:

辛魁武

北京物资学院研究生部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迅速蔓延, 并对世界经济体系和金融体系造成严重损害。我国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现况明显, 本文从我国国有银行的现况进行分析, 然后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介绍了因子分析的思想及方法, 然后运用因子分析模型进行了数据分析。最后提出防范国有商业银行脆弱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银行体系; 脆弱性; 形成因素; 应对策略;

China commercial bank system vulnerability forming reason and solution

  Abstract:The US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triggered by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spread quickly, and had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world economic system and financial system.Status of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system vulnerability, this article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tate-owned Banks in China is analyzed, and then analyzes its reason.The idea and method of factor analysis is introduced, and then analyzes the data using factor analysis model.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prevent ing the fragility of th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and the suggestion.

  Keyword:Bank system; Vulnerability; Form factor; Coping strategies;

  一、我国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现况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新的金融体制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 取消了贷款规模控制, 初步形成了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的金融调控体系;形成了以商业银行为主体, 其他各类金融机构相互补充的金融组织体系;建立了包括货币, 保险, 证券, 黄金以及外汇等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体系;建立了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证监会以及中国银监会等金融监管体系。 总体上, 我国的金融体系建设逐渐得到了完善。 截止目前, 虽然我国还没有遭遇过严重的银行风险, 但是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资产规模, 负债规模方面快速扩张, 并不是不存在脆弱性隐患。

  1.不良贷款状况

  不良贷款率, 是指金融机构中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率, 是用来判别银行的贷款质量的重要指标, 不良贷款率越高, 相应的脆弱性越大。

  不良贷款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健康运行和银行业的安全。 在衡量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情况方面, 一般采用不良贷款数额和不良贷款率两个指标来反映。 近些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加大改革力度, 大力核销不良贷款, 资产质量得到显着改善, 不良贷款率逐年下降。 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数额由2005年10724.8亿元, 逐年下降到2011年的2996亿元;整体而言, 在1986-2010年间, 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率是逐步下降的, 由2005年的1049%逐年下降到2011年的1.10%. 虽然近年来,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在逐渐下降, 但是与国外先进银行相比, 还是具有很大差距。

  2.资本充足率状况

  资本充足率, 是指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 资本充足率可以反映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受损失之前, 该银行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在清偿力的角度, 资本充足率反映了银行资本与风险资产之间的对比关系;是衡量金融体系是否稳健的基本标准;是当前国际相关金融组织比较关注的指标之一。 在1990-2004年间,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总体呈现出下降趋势, 一直在8%以下, 1997年降低至3.99%. 1998年9月国家为了补充四大银行的资本金, 特别发行2700亿元的国债, 其结果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由1997年的3.99%迅速上升到1998年的5.78%;但是在1999年之后, 在银行总资产不断增加的前提下, 由于盈利水平的降低, 资本充足率继续下降, 由1999年的5.36%下降到2001年的5.03%. 在2003年底, 我国政府分别对中行和建行进行重组改制, 注资数额达450亿美元。 因而自2003年以来, 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资本充足率稳步上升, 并于2005年达到8.83%.

  3.存贷比状况分析

  所谓存贷比, 则是指银行的贷款总额占存款总额的比值, 这一指标主要反映银行业资产流动性状况, 是流动性监管的核心指标。存贷比比率越高, 则说明银行业流动性越大, 进一步说明风险就越大。 2005年我国颁布的《商业银行法》中规定, 我国商业银行人民币存贷比不得超过75%. 商业银行的存贷比过低, 则反映了其存款没有被充分利用, 银行的流动性过剩, 盈利性不足;但是如果存贷比过高, 则商业银行就将面临着流动性不足。 1986-2010年间, 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存贷比一路下降, 也就是其所面临的流动性风险整体呈下降趋势, 从1986年的137.2%一直下降到2010年的66.7%, 也就是说明在此期间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增加, 流动性风险降低。

商业银行

  二、我国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形成因素分析

  由于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的调控体系还不完善, 市场经济法规体制还不健全, 产生脆弱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下文分别从内部、 外部两方面分析介绍。

  1.内部因素

  较之于世界排名靠前的国外银行, 我国国内银行业在在管理模式、经营体制、资产实力和人才结构等方面都具有不下的差距, 随着外资银行入住我国, 这些无疑会加大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整体风险, 从而使其脆弱性增加, 相应的抵御风险能力降低。

  1产权制度不明。 作为我国现代金融体系的主体, 产权关系及治理结构仍然是商业银行的相关组织制度的核心。 一直以来,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都是由政府所主导,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政府一般将维护社会安稳, 促进经济增长, 优化经济结构等作为目标。 政府对金融以及银行系统的干预行为一般容易助长银行体系风险。

  2资产质量不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结构中承担了大量政策性任务, 这往往会造成商业银行体系面临的风险增加。 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体系面临着资本充足率低, 不良贷款率高的局面, 另外银行体系“高储蓄-高信贷-高投资-高增长”的机制, 也赋予其高风险。

  3管理决策水平不高。银行业的经营业绩和安全状况往往取决于其经营管理、决策水平的高低。 我国商业银行体系虽然在进行着股份制改造, 但是整体上仍然还没有摆脱公有制的基本性质, 并且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垄断性。

  2.外部因素

  1社会信用缺失。 在防范金融系统风险、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等各方面, 高度发达的信用体系始终发挥着巨大作用, 社会经济的运行成本往往受到社会诚信度的制约。银行信贷的基础是信用。

  当前, 在我国, 超过五分之四的社会融资是靠银行信用实现, 银行信用则成为当前社会诚信度的主导以及核心, 成为健康稳定经济发展的保障。然而一直以来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脆弱性。

  2金融监管体制不健全。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的市场化程度还不成熟, 政府行政干预过多, 银行业经营效率较低。需要逐步的由合规性监管向风险监管过渡。在监管理念, 法规体制, 具体操作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此外, 监管方式和手段颇为单一, 监管内容和范围也过于狭窄。

  三、防范银行脆弱性的对策

  1.加强经营管理,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从我国银行业资产结构的分布来看, 截至2010年12月份末, 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为95.3万亿元, 同比增长了19.9%;负债总额89.5万亿元, 同比增长了19.2%;近75%的资产集中在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政策性银行, 资产质量整体较高。 相对来说, 我国商业银行体系是安全的。

  为了有效维护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安全, 我们需要大力改革现行的金融体制;控制不良贷款数量;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率;减少行政干预;强化监管机构责任;加快发展金融市场;扩大融资渠道。维护金融市场秩序, 全面促进金融企业的微观机制改造, 着力提高我国金融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金融体系中最关键的环节是银行体系, 因此要把推进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综合改革作为整个金融改革的重点, 加快建立和健全金融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步伐。 而其中最根本的则是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 完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机制, 真正建立起有效的内部管理、激励、约束和控制制度。

  2.建立金融风险指标体系, 加强金融监管

  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预警, 关键是在于建立起科学完善的预警指标体系。 其意义在于减轻经济体系中出现的风险以及危机。

  加强金融监管, 是防范金融风险, 化解金融危机以及保持金融稳定的有力保证。 金融监管是为了依法维护金融市场秩序;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 因此需要在推进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中, 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将控制商业银行体系风险作为金融监管的重点;并且根据市场变化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建立金融监管的制度。

  建立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 加大金融监管的强度和力度, 对于我国商业银行体系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 我们可以从以下着手:

  第一, 完善监管法规制度。诸如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监管法律法规; 逐步完善金融监管主体自身建设;明确权利和责任, 制定并完善有关的细则以及规定。

  第二, 改进监管措施和手段。这就要求加强市场的准入监管, 增强监管的连续性。

  第三, 改进监管理念。 需要逐步的由合规性监管向风险监管过渡;由经营监管向审慎监管转变。

  第四, 提高监管效率。这就要求我们在完善监管制度同时, 降低实施制度的执行成本和监督的成本;注重提高监管效率。

  3.全面开展社会信用建设

  在防范金融风险、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等各方面, 高度发达的信用体系始终发挥着积极作用, 社会经济运行的成本往往受到社会诚信程度的直接影响。 银行信贷的基础是信用。 银行信用则成为当前社会诚信度的主导以及核心, 成为健康稳定经济发展的保障。然而一直以来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脆弱性。 加快有关信用法律法规的建立, 同时促进专业化信用服务机构的发展。建立覆盖全国的、开放的信用评价平台;建立有关社会失信惩罚及奖励的长效机制。 注重运用媒体以及舆论工具, 全社会范围内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活动。调动各种有效资源, 积极构建诚信社会服务系统;建立企业以及个人的诚信档案, 通过建设信用机制, 使诚信成为企业以及个人走向社会发展的一项名片。

  参考文献

  [1] 中国金融学会。中国金融年鉴[M].中国金融年鉴, 1998-2011.
  [2]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分析小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0.
  [3]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管理委员会,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后危机时期:全球化下的中国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0, (12) :369-429.
  [4]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分析课题组。2010年宏观经济形势回顾与2011年展望[J].经济学动态, 2011, (1) .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成因与防范措施

http://m.rjdtv.com/jingjixuelunwen/1091.html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