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及其影响

历史论文 2020-05-25 点击:

  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战国时期,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韩非子的主张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建立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公孙鞅创设了县制。秦朝统一以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渐确立。在政治方面,确立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央开始施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开始推行郡县制;在经济方面,秦始皇使“黔首自实田”,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还统一货币、度量衡;为加强思想控制,在文化领域中规定“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焚书坑儒、“书同文”.
  
  后来,西汉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到了巩固。汉武帝刘彻在颁布“推恩令”的同时,还施行“附益之法”以解决王国问题,目的就是为了加强思想专制。公元581年至907年,隋文帝杨坚创设三省六部制,唐太宗李世民还明确地区分了三省的职权。其主张三省长官皆宰相,彼此之间互相牵制,在某种程度上既避免了宰相擅权,又桎梏君主专制;六部之间有分工、有合作,大大地提高了行政效率,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北宋时期,设枢密院、实行更戍法,以集中军权;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任命文官为地主和高官,设通判,进而达到分割相权之目的;设转运使,由中央委派文官担任地方司法官吏,以集中财政权和司法权,这样皇帝总揽大权便轻而易举。
  
  后于元朝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发展。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在中央,设最高行政机关为中书省,最高军事机关为枢密院,最高监察机关为御史台。到了明清时期,该种制度开始渐渐强化。第一,1368年至1644年间,中央废丞相,六部掌握行政大权,还设立五军都督府与兵部相互制衡;地方上,明太祖朱元璋废行省,设三司,地方势力进一步衰弱。第二,清朝时期,雍正增设军机处,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巅峰。文字狱等一系列举措压制民族反抗,巩固了中央专制,这不仅羁系思想、荼毒人才,还阻碍了中国的进步与发展。
  
  二、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的影响
  
  该种政治制度自孕育萌芽起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可见其影响深远至极,但它也可谓是一把双刃剑,其影响具有双重性。概而论之,影响大多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来进行具体阐述:笔者认为,封建社会前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较为关键;但封建社会后期,这种政治制度日趋反动,进而导致整个封建制度亦日趋没落。
  
  (一) 积极影响
  
  最先,从经济角度来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能够积极整合人力、物力、财力,这既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又为社会稳定创造了物质条件,体现其进步性。
  
  其次,从政治角度来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现了中国的大一统,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它适应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被各王朝的制度所沿用,为巩固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此外,其奠定了祖国的基本疆域,创造了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还在一定程度上防御了外部势力的侵犯。
  
  再次,从文化角度来讲,在国家统一的背景之下,这种政治制度也十分有利于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有利于各区域间的交融与沟通,进一步助推优秀传统文化在宽阔无边的领域进行传播与普及,促使中国古代人民独创了一种先进的古代文明。
  
  (二) 消极影响
  
  首先,从经济角度来讲,明朝中期以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束缚生产力发展、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生长,一定程度上阻滞社会更进一步的发展。其消极影响成为社会前进的主要障碍,事实上也进一步的导致了中国的落后和挨打。
  
  其次,从政治角度来讲,专制也极易导致暴政和腐败等现象的发生,间接地助长了官僚作风和贪污腐败之风,这是阻碍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因素。
  
  最后,从文化角度来讲,文化领域上的专制譬如文字狱,使许许多多的知识分子不敢问朝政,只知埋头攻读经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发展。这不仅钳制思想,也压抑了创造力,从而一步一步地导致中国全面落后于西方,以至于遭受到西方的蹂躏。
  
  因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于社会发展的利与弊不能简单地加以看待,否则有极端之嫌。探究时不应仅仅局限于“以局部代整体”这种立场,更应该将其分成不同的历史时期进行综合考究,进而再从全局上进行分析研究,这样才更符合历史真相。如此一来,也就不能仅仅从某一个朝代或者其中几个朝代展开讨论,将各个时期、朝代进行综合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如此才能更好地定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参考文献:

  [1]张邦炜.论宋代的皇权与相权[J].四川师范大学报,1994(2).
  [2]周宝珠,陈振.简明宋史[M].人民出版社,1985.

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及其影响

http://m.rjdtv.com/lishilunwen/4299.html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