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法传统下的师生关系及其当代启示

历史论文 2020-06-02 点击:

  一、礼法传统下的师生关系
  
  (一)传统师生关系概念界定
  
  礼,在现代中指的是一种道德规范,是人们在生活中人情往来的礼节风度。然而在古代社会,“礼”不仅是百姓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而且“礼”的地位就相当于“法”.它集中表现了统治阶级的政治权利,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的意志维护其利益稳定秩序巩固其统治的等级制度。而且它也是用来调整民众之间的关系及权利义务分配的标准。传统的师生关系当然属于社会关系中的一类,也受到“礼”的规范。
  
  老师是指讲授知识的人,老师在刚开始的时候是指知识渊博的学者,其后专指学生对老师的尊称。学生一般指正在学校进修人,在古代多用于晚辈对于长者求教或者进修等行为,“学生”这一个词语注重了学生的责任,学生在努力的学习的基础上更要对老师的知识智慧进行充分的理解并在此之上达到新的高度。传统师生关系属于社会关系的一类,在我国古代社会中,尤其重视师生关系,这是因为我国的传统社会注重人,所以才有“天地君亲师”之说。师,之所以能和天地和君亲并列,说明老师在中国古代的社会地位很高,也即是古代重要的尊师重道的师道尊严理念。
  
  (二)老师的职责和权力
  
  从意义和内含上来看,大概没有人比唐代韩愈对教师职责的概括更经典的了。韩愈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传道,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儒家的“道”是指“大学之道”,即“内圣外王之道”.儒家把传“大学之道”作为社会教化工作来看待。“道”是儒家最广的概念,包含的内容极其丰富。孔子认为道是用来彰明德行的,能将良好的德行发扬光大。
  
  授业,在一定程度上儒家所讲授的是“道德之业”.
  
  解惑,韩愈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而“大学之道”是一种人生哲理,其自身的深邃性和繁杂性,就意味着老师一定要承当解“惑”的工作。那么,在有“惑”的情况下,即“自我解惑”和“体悟”或者老师的“解惑”.这就是指老师的职责之一,即“解惑”工作。
  
  据《吕氏春秋》记载:“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当子贡自认为做对一件事情而得意的时候,孔子在另一个方面说子贡做错了,而子贡认识到老师说的是对的的时候,子贡却感到羞愧,认为老师说的对。
  
  (三)学生的职责与义务
  
  在传统师生关系中,”尊师重道“是学生的主要义务,对老师的尊重,不仅体现在学生要遵从老师的教导,还要把老师放在心里,在方方面面表现出对老师的敬爱。古代汉明帝就有这样一个故事,”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汉明帝为君,其师为臣。“然而汉明帝不仅每一次在他老师生病的时候就派侍从去看他老师,派太医去给老师治病,还在他老师去世的时候亲自穿上丧服送葬。
  
  作为学生就要刻苦学习,古时候有凿壁偷光的故事,非常值得后人学习。学生在校园学习要遵守学校的规章条例。明代沈鲤主张若学生在校期间如果表现良好就应该受到奖励。
  
  (四)学生对老师要有礼节
  
  据《礼记》的记载,学生要及时回答老师的问题,不可以犹豫;看到老师要及时给老师让路,不能耽误老师的时间。与老师一起行走时,学生应礼让老师,让老师走在前面,学生跟随其后。当学生前行的路上放有老师的书籍或琴瑟,决不允许学生跨越其前行,而是要跪下来将老师的物品轻轻移开,以示对老师的尊敬。在与老师一起吃饭落座时,要靠前坐稳,神情自然。学生向老师请教问题时,需要起立提问;而当老师询问学生时,学生需恭敬倾听,在老师未讲完之前不可作答。
  
  二、对现代教育的启发
  
  在传统师生关系中,最注重的就是”尊师重道“.而在现在的社会,一些学生不仅不尊敬老师,还杀害老师,这样的案例已经很多了,这已经表示在现代师生关系中,学生出现了大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据传统师生关系中的”尊师重道“,我认为立法者应该更加重视师生关系和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把”学生应该尊敬老师,各学校应当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道德教育“写入《教育法》中,并把”道德教育与素质教育“设为一门课程,供学生们学习。”尊师重道“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我们应当注重中国传统文化中好的部分,予以继承并发扬光大。还有在现代师生关系中,一些老师体罚学生和猥亵学生,这两种情况在《教师法》和《刑法》里已有规定处罚方法,但是面对频频发生的猥亵案,我认为应该加强教师资格证的取得难度,并且在其成为老师之前考察其道德和素质,合格后方可颁发教师资格证,并且在其担任教师期间,不断的培训以提高其道德和法律意识。这样,新型的师生关系就会更好的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和《教育法》的发展,以更好地促进中华民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樊应选.《论“尊师重教”的现代解构--师生关系的异化》,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0,(10):36-37 .
  [2]李菁,伍宏杏.《从师道尊严到以人为本--试论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58-160 .
  [3]吴国斌.《封建社会晚期(清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2.

礼法传统下的师生关系及其当代启示

http://m.rjdtv.com/lishilunwen/4395.html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