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史哲类英语学术论文摘要对比

论文发表 2020-04-08 点击: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学术交流已不可或缺。作为高度概括学术论文研究目的、方法和结论的论文摘要,是关系到论文能否发表的重要因素。同时论文摘要也是能让读者迅速了解相关学科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国内学者从语言特征角度研究分析了学术论文的摘要部分。腾真如,谭万成(2004)对比研究了中外期刊英语摘要的时态、语态差别。何瑞清(2004)比较了中外科技期刊英文摘要语态分布特征。本文收集了20篇英语本族学者在国外核心期刊发表的文史哲类学术论文与20篇中国学者文史哲类国际会议学术论文的摘要,从语言特点上对比分析其异同,进而找出原因。
  
  一、研究设计
  
  本文采用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方法。中国学者的20篇论文全部来自与CNKI的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的文史哲类,对于检索出来的英文会议论文采取等距抽样的方式抽出50篇,其中部分论文没有摘要部分或者原文残缺不全、字迹模糊无法使用,最终随机挑选出20篇文史哲类学术论文。英语本族学者的20篇学术论文均用同样的方式随机抽取自SSCI国外文史类期刊数据库。分别截取了这40篇学术论文的摘要部分,建成两个摘要子语料库,统计包括摘要长度、时态、语态及人称使用的使用频率及其所占百分比,进而对比分析国内外学者摘要的异同。
  
  二、研究结果
  
  (一)摘要长度对比
  
  从表1可以看出,英语本族学者文史哲类学术论文摘要部分长度是中国学者的1.4倍,并且总句数是中国作者的1.6倍。探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中国学者的摘要选自文史哲类国际会议论文,其长度与SSCI上英语本族学者的文史哲类学术论文相比相对较短,故摘要部分也比较简短。另外,参加国际会议的中国学者的学术水平与能在SSCI上发表学术论文的英语本族学者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故采用相对简短的句式。
  
  (二)摘要时态对比
  
  在摘要的两个子语料库里,共出现包括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现在完成时,现在进行时和将来时在内的五种时态。而后两种时态使用很少,故本文只分析前三种时态。由表1数据可见,一般现在时是中外学者在摘要写作中最常用的时态。但中国学者使用一般过去时的频率远低于本族学者,后者是前者的2.2倍,对于现在完成时,中国学者使用的频率将近是英本族学者3倍。这两种时态使用频率的巨大差异主要源于中国学者更倾向于使用完成时来陈述前人的研究成果,用一般现在时陈述自己的研究设计和目的。而本族学者则倾向于用一般过去时来陈述研究设计和目的。
  
  (三)摘要语态对比
  
  在语态方面,从表1数据看出,不管是中国学者还是本族学者,每篇摘要中都大量使用了主动句,在总数上都超过一半。国内英文摘要在被动句和无语态句上的使用比例差别不大,而英语本族学着在被动句和无语态句上使用频率都明显低于国内学着。造成这一差异的可能原因是中国学者受传统思维的影响,邓学良,林彬辉(2001)指出英文摘要应多使用被动语态结构,而实际上,盲目使用被动语态反而会导致表达不清,影响理解,相反,主动语态却有助于文字的清晰和简洁。
  
  三、结论
  
  通过对文史哲类英语本族学者和国内会议论文摘要部分的对比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二者在摘要长度、句数、时态、语态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英语本族学者摘要长度是中国学者的1.4倍,中国学者与英语本族学者英语水平存在一定差距是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时态使用上,不论中国学者还是英语本族学者都频繁使用一般现在时,而本族学者倾向于用一般过去时陈述研究设计和目的,中国学者却选择现在完成时陈述前人研究,一般现在时陈述研究设计和目的。语态上,中外学者均大量使用主动语态,且本族学者主动语态使用频率更高。本文对中外文史哲类论文摘要的对比分析,找出异同并剖析了其原因,为中国学者更好的撰写学术论文英文摘要提供了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 邓学良,林彬晖.刍议科技论文摘要的写作[J].湖南工程学院商报,2001(1):83.
  [2] 何瑞清.中外科技期刊英文摘要比较--语态分布和头重脚轻句的使用频率[J].上海科技翻译,2004(1):16-19.
  [3] 腾真如,谭万成.英语摘要的时态、语态问题[J].中国科技翻译,2004(1):5-7.

中外文史哲类英语学术论文摘要对比

http://m.rjdtv.com/lunwenfabiao/3742.html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