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师如何才能写出一篇满意的教研论文

论文怎么写 2020-06-29 点击:

本文摘要

  Abstract:Many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music teachers frequently complain of writing papers, which is due in part to the need for rigorous reasoning and strong theoretic foundation and in part to these teachers' writing deficiency. Far from being inferior to any in writi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music teachers or those who learn music in fact have an advantage of their own because the combination of sensibility and reason is the unique advantage of art teachers and rich emotions and imagination are basic conditions for teaching and research. Therefore, by using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documentation, action research and experience review, this paper undertakes to elaborate on the preparation music teachers must make before writing, the objectives they seek during writing and the effect they produce after writing.

  Keyword: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music teacher; paper writing; practice;

  一、研究的背景与思考

  很多中小学音乐教师, 每每上课前, 都漂漂亮亮却又不失端庄地提前在音乐教室里等待着学生的到来;上课时, 恨不得通过吹、拉、弹、唱、打、跳等教学手段来向学生“兜售”音乐课;课余时间还会辅导学生的实践活动、筹办艺术节等, 敬业之情、爱生之行令人动容。即使这样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绩效考核分在全校教师排名中还是较低的;评职、评优等机会很少或靠后;经济总收入也是羞于谈起。为此, 有些中小学音乐教师觉得委屈, 认为自己的付出和获得不相匹配, 工作积极性大减。当然, 这一切结果有很多原因, 其中的一点原因是:有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吃了不写论文或少写论文的亏, 因为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 很多方面都以有没有论文而“一票否决”。

中小学音乐教师如何才能写出一篇满意的教研论文

  有中小学音乐教师说:“我也知道写论文、搞研究对学生及自己成长的重要性, 更知道和自己的职业声望、经济待遇、社会地位紧密相联, 可搞科研、写论文不应该是一线教师做的。像研究问题的选择与提炼能力、研究设计与规划能力、研究实施与调整能力以及成果撰写与转化能力等, 我们也经过N次的教研培训, 浏览过许多科学研究论着, 但还是觉得搞科研、写论文很难, 这大概是音乐教师文化底子较薄的缘故吧。”老师们的说法很实在也很客观。但实际上, 作为一线教师, 可以做一些最简单的科研活动, 如论文写作。因为一线的音乐教师有着其他学科教师及搞理论的专家所不具有的写作优势。

  大家知道, 目前的中小学音乐学科不像其他考试学科那样有较严密的统考, 他们不存在考试学科的压力, 在某些方面负担较少, 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在自己的“田野”里种下理想的种子和学生们喜欢的“庄稼”, 当有问题出现也可悄悄地进行调整;成功的话可以广而推之, 即使失败了, 从某种程度上也和成功的价值相等;中小学音乐教师都有8~18个班级的课堂教学 (其他考试学科教师只有3个班级左右) , 这足够有时间对自己的理想付诸实践和对专家们的理论进行“检验”和“检疫”;故事题材、实践案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第一手资料的实践智慧也是理论专家们无法“猜想”和望尘莫及的。有句话说:“实践向前一步, 可能就是真理, 就是学术”, 大量的实践能让这些草根层有更多的话语权, 能把内心的困惑、无奈、欣喜、诉求甚至不满诉诸笔端, 不仅能和专家对话, 还能促进专家的反思。

  但在有些人的眼里, 认为中小学音乐教师文化底子薄, 自己有时也会妄自菲薄。其实, 音乐教师或学音乐的人, 在写作方面也有其强项。日本着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和着名作家村上春树合着的《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书中关于“文学与音乐的关系”之论述是这样说的:“我从十几岁起就是个乐迷。最近不时感觉……自己对音乐似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比如能听出些细节上的差异等。或许是写着小说, 音乐品位也有所提升。反过来说, 或许缺乏音乐品位, 文章就难以出彩。所以我认为, 欣赏音乐能让写作功力有所增进, 而写作功力的增进又有助于音乐品位的提升。两者的关系是互补的。我从没向人学过如何写作, 也没特别钻研过。因此, 如果问我是从哪儿学会写作的, 答案就是音乐。音乐最重要的要素就是节奏。文章如果少了节奏, 没有人想读。诱使读者逐字逐行往前推进, 似乎需要一种律动感……比方说, 机械操作手册那种东西读起来很痛苦, 那就是缺乏节奏的文章的典型……”从村上春树的经历可以说明, 认为搞艺术的人不会写论文纯粹是一种误解与偏见, 因为感性与理性的交融是音乐教师们特有的优势和特点, 其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正是从事教学科研的基本条件。

  二、研究的具体内容与实践

  有专家说, 论文写作不仅仅是输出, 更多的是一种输入。中小学音乐教师要想持有旺盛的写作能力和写作内容, 需要在教学中不断积累以及经常性地写写读读、读读写写。

  (一) 写作前的积淀

  “论文是上课上出来的, 不是写出来、造出来和复制、粘贴出来的。”这是笔者对写论文最真切的感悟之一。

  1. 踏实教书, 积极积累

  春风的颜色, 只有当她吹过山川和田野时我们才能感知到。课堂就是我们的“实验室”, 因此我们要踏踏实实地进行“实验”摸索, 怎样把常规课上得朴实、有效、高质量。每个学生都是一棵独特的树, 在课堂中, 我们要为他们提供怎样的“生长”土壤;学生的灵动和智慧, 只有在思考和实践中才能领会, 教师要为他们搭建好平台。当我们在教学中碰到问题时, 我们要通过实践和研究, 找出和找准问题加以解决。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我们要用笔随时记录教学中的所想所得, 用相机留下精彩的瞬间, 用摄像机记录真实的片段, 再思索、再修改。我们要及时捕捉教育感悟或实践瞬间的做法, 为自己以后的教育教学提供借鉴, 也论文写作积累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才情和智慧也会随时得以迸发。当我们用自己的视角、视野、联想向学生呈现一个个吸引力的课堂时, 我们从学生那里会获得勇气和力量。当我们用五线谱向学生谱写幸福的旋律时, 我们会有厚厚的经验累积、素养积淀。不断地实践并形成理性的认识, 这是我们生命中不可多得的财富, 也将是别人能够共享的财富。踏实教书是我们专业成长中的阶梯和加速器, 这一点老师们应切记。

  2. 不“择食”阅读, 有心栽柳

  论文写作不是孤立的, 除了与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有关外, 更离不开阅读。阅读不等于读书, 它更多的是思考、质疑, 甚至是遐想。记得笔者刚开始写论文摸不着头绪时, 求教擅长写作的专家们, 怎样才能写好论文?他们告诉我:“多读书”。论文写不下去时, 我又问专家, 专家还是说:“多读书”。说实话, 当时对专家们的回答非常不满, 觉得他们是在简单地应付我。我需要的回答是:开头怎么写, 接着怎么写, 最后怎么做。但我现在明白, 当自己找不到论文选题或写不下去时, 我必须读书。因为专家不可能直接告诉你问题的答案。况且对很多教育教学问题, 他们也不知道正确的答案。而我们却知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但怎么去解决才有效, 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中寻找答案, 受到启发后再去创造、发掘答案。有句话这样说:“如果你有一个目标, 那么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阅读与本学科有关的书籍、杂志, 这是我们的“主食”, 而新时期的音乐教师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和跨学科的知识素养。也就是说, 我们的大脑和教学实践更需要“杂食”。因此, 要了解和关注本学科、临近学科及其他学科的动态和相关成果, 善于吸收其他学科的学术新成果, 以便触类旁通。特别是当今学科之间边界逐渐模糊, 新的创造要更多地从其他学科融合迸发。笔者比较喜欢阅读《中国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 会看一些偏理性的如《上海教育科研》《人民教育》《美育学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浙江教育科学》等期刊, 也经常翻看一些实践性和可读性较强的报纸, 如《班主任》《德育报》《教育信息报》《中国教师报》《现代教育报》等, 从而间接地从其他学科教师那里了解一些教学技巧。为了解现代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及动态, 也阅读《中学生天地》《初中生指导阅读》《青春期健康》等期刊。而中小学音乐教师写论文最容易发生的问题就是理论性较差, 缺乏深度和学术性。因此, 只有大量地读书积累, 才可以给我们的实践和大脑“补钙”“充电”, 才能源源不断地接受源头活水的补给, 才能广博视野, 厚积薄发。

  3. 保持童真, 勇于创新

  创新是文章的灵魂, 论文的好坏取决于此。着名经济学家张五常说:“要少看别人的文章, 保持自己的童真, 要用小孩子的眼光看世界, 我们就会有创见。但是你的创见里面是不是有重要的创见呢?那就要看你的运气如何了?”我对专家这句话的理解是, 别人的经验有时会使自己产生过多的依赖和干扰, 而不愿意再作进一步的思考及碰撞。

  我很崇尚“不择食”阅读, 但我也会跟着自己的感觉走, 少看那些低效、重复、人云亦云的文章, 我怕自己的感觉被他们同化。因此, 我经常固执地坚持我就是我, 我写我的, 外面的世界太吵, 多听听自己。“写我所做, 做我所写的, 在行动与文字的双向耕耘中组建灵魂” (余秋雨) , 用课堂行走诠释自己的思想和理念。我的论文很实, 不尚空谈, 即使不成熟、很幼稚、很粗糙, 但笔者也倍感珍惜和骄傲, 因为那是自己的。10多年的论文写作中, 我比较喜欢的文章有:《音乐教师接待时的实践与探索》《无线话筒在音乐课中的妙用》《从音乐教室的垃圾文字说起》《音乐课要减负吗?》《有规矩成方圆———七年级第一节课的实践探索》《初中音乐课纪律问题的探究》《农村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音响、光盘存在问题的实践与思考》等。这些文章可能比较肤浅、比较感性, 或缺乏音乐性, 奖次大都停留在区学会论文二、三等奖。但我坚信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依然认认真真地总结自己的足迹。我认为我的走姿可能不那么美妙, 印迹可能不那么清晰, 但那是自己的, 是独一无二的, 是我生命的丛林。其中《农村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音响、光盘存在问题的实践与思考》这篇论文在区学会论文评奖中虽然没有获奖, 但在市年会论文评奖中却获得了二等奖。这篇论文打动评委的不是论文的格式和语言, 而是文章的内容特色, 即一个音乐教师对音乐课堂的真诚和创新实践。浙江省教研室副主任张丰认为:“如今老师们的研究, 有一种趋向, 他们认为越高深的研究可能越有价值, 其实越朴素的研究才越有价值。……我们要引导教师去做这种更务实的研究, 而不要将教师的研究导向一种无序的概念化。”[1]

  4. 拒绝家教, 静静思考

  中小学音乐教师都身怀一门或多门音乐绝技, 当我们使出浑身解数、满腔热血、专心地对待课堂教学时, 总有那么几位学生不买音乐老师的面子, 使得音乐教师的绩效考核分和奖励打大折扣。因此在无数次的纠结和痛苦后, 音乐教师也寻找到了一条生财之道———家教。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当教师们有所得的同时, 也就意味着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 对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理性的认识并系统化更显得力不从心了。善学才能善研, 善研才能善教, 而这些都需要大量零星的、整块的时间去思考。有句话说:“系着黄金的翅膀是飞不高的”。若想和别人分享自己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 那就必须静下心来, 勇于思考, 善于思考, “在宁静中找智慧” (特级教师于永正语) 。只有如此, 才能收获到另外类型的“黄金”———品尝研究的甜蜜。

  (二) 写作中的追寻

  1. 不复制别人, 也不复制自己

  2005年12月《东方早报》称, 有近六成的大学生承认从网上抄袭论文;高等院校的学术打假事件层出不穷;近闻在本区的教师论文评审中, 其中有一篇论文的抄袭量竟达98%;有个别人把网络用到了极致, 直接从网上“拿来”, 改个题目就变成自己的论文了。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教育学会2015年度论文评选通知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本次评比将对所有参评文章进行查重, 根据市教育局相关规定, 若发现引用他人文章超过30%及以上者, 视作涉嫌抄袭。一旦发现, 取消评比资格, 通报学校, 并按区教育局相关文件严肃处理。”笔者刚开始写论文时就没有尝试过复制、粘贴别人的文章, 除了觉得偷别人的东西不光彩外, 还认为重复别人也没出息。曾有朋友在我面前炫耀, 说他花了不到一星期的时间从网上拼凑的论文也和我一样获得了区学会二等奖。我说:“你厉害, 我是花了整个暑假的时间才写出来的。”但在后来的日子里, 我每年有1~3篇论文或科研成果获一、二、三等奖, 他的文章就很少再见到了。我相信, 一篇从网上复制拼凑出来的论文是不会有多少价值的, 也不会得到评委的认可。我认为, 自己写出来的论文, 可能很丑陋, 但那是自己的, 蕴含着自己的感情, 并且是有温度的, 能让别人感受其中的热度。

  余杭区教育学会2015年度论文评选通知的指导意见中规定:“如与本人往年获奖论文重复30%及以上者, 则取消评比资格, 并通报学校。”如果说不能复制别人, 教师们几乎都认可, 但要说不能复制自己, 很多教师会觉得不理解。而我认为复制自己也是不妥的。笔者每年都会写一些关于音乐课堂教学方面的文章。写音乐学科评价, 我会写课堂表现的重要性;当学生歌曲演唱的某个环节时, 我会先给课堂上努力学习的同学机会, 对课堂上表现不够好的同学后给机会或不给机会;写竖笛教学的文章, 我也会把课堂上的表现和竖笛的评价挂起钩来。总之, 2012年前写论文, 只要碰到前几年的成果, 我都会直接复制、粘贴过来, 轻松地完成写作, 但在出版个人专着时, 编辑却要求我将重复的内容删掉或替换, 这让我很傻眼。其实, 自己以前的成果经过若干年的实践, 肯定会有新的突破和色彩上的变化, 只不过自己懒惰, 不愿意再思考、再梳理罢了。后来再写论文碰到熟悉的话题时, 我会以现在的视野和角度重新审视和整理, 也会感到有不一样的收获和幸福。这可能就是大家们说的, 教师的成长其实是心灵的成长, 是内心精神世界的不断充实与完善。不重复自己, 更有利于自己的专业成长。

  2. 初写论文, “临文”开始

  前面刚谈论文写作怎样把握好“不复制别人, 也不复制自己”的问题, 现在又提出“初写论文, ‘临文’开始”的理念, 这是不是矛盾?答案是否定的。其实, 文学上关于模仿经验的介绍很多, 学术论文写作技巧方面的模仿也很多, 只不过鲜有人提起罢了。实际上, 对于初写论文的人来说, “临文”应该是最直观、易接受的一种写作策略了。吴跃华说:“我用‘临文’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像写字练习中的描红、书法学习中的临帖、绘画训练中的临摹等类似的模仿。就是照着自己喜欢的学术文章的模式的写作。”[2]其实, 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过来的。对于初写各种格式、形式的论文者, 从“临文”起步应属正常的学习途径, 没什么不好, 即使不知其所以然也没有关系, 就像我们一开始模仿别人唱歌、上课一样, 当达到一定的水平, 我们再慢慢地建立起自己的风格。现在各级别的教育学会、教科所、教科院的成果评审都很注重发行文本的论文集和电子稿集, 本校的教科室都有区、市甚至省级的成果范本, 可以借来多看多学习, 了解其格式结构、语言风格、文章内涵等, 看其如何步步深入、如何实施以及采用了哪些方法研究等。当然, “临文”还可以向报刊、电视、专家、网络等学习, 这都可以大大开阔视野。学习直观的范文, 比我们阅读论文写作指导图书要容易和直接得多。只要多浏览、多参考、多临摹典范论文, 我们完全可能写出属于自己个性和独特的专业论文。

  3. 悲急交加, 穿串珍珠

  经常有老师对我说:“你写那么多的论文, 想必你把写论文当作是件很快乐、很兴奋的事在做吧?”每每听到这样的话我就会肯定地告诉他:“刚写论文时不是轻松的, 更不是快乐的。”尤其是写论文提纲进行谋篇布局时, 经常会悲急交加, 辗转反侧, 夜不能寐。首先, 自己辛辛苦苦积累的大量的实践经验及材料, 为了紧扣主题, 必须选择最有价值和最合适的材料, 也就意味着大部分积累的经验材料要舍弃、要忍痛割爱, 这一取舍过程让自己伤心、焦急。其次, 在学习和占有大量的前人研究成果下的不知所措、不知所以然和举棋不定。最后必须痛定思痛地选择最恰当、最能为本论题服务的内容, 这是寻找之痛。而论文写作中最让一线教师痛苦的是如何在海量的实践经验中找到相吻合的理论, 如何与理论支撑点嫁接和迁移, 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中继续读书, 一边读、一边找。当然, 写作提纲中各级标题的遣词造句的字数及关联需要动脑, 也颇费周折。只有求索、反思、取舍、提炼、艰辛痛苦地串好这串珍珠, 我们才会有一种凤凰涅盘的惬意。如果这串珍珠 (三级提纲) 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头尾连贯、符合逻辑, 接下来的行文也会轻松顺利得多。

  4. 动笔之前多阅读, 提高写感

  学音乐需要乐感, 学驾车需要车感, 论文写作需要写感, 那么怎样培养自己的写感, 在自己行文时有下笔如有神的感觉呢?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 “说他凡在写文章之前, 都要高声吟诵《史记》, 曰是向太史公借‘气’。因为向太史公借得了‘文气’, 所以韩愈的文章常常纵横捭阖、汪洋恣肆、一泻千里、气势恢宏”。[3]我也有个习惯, 当论文写作提纲列出来后, 会再来一次“耙子式”的阅读。

  动手写正文之前, 我喜欢和愿意做的事, 是先把自己平时收集到的与该论题有关的资料, 如别人的原论文成果、摘录的笔记和自己的随感等再一次地反复阅读和熟悉, 在脑中清晰地留下与正文有关的资料和内容。第二步是在阅读的过程中, 因大脑会不时地跳出平时所没有的感悟和思考, 对这一灵感和顿悟, 随机迅速地赋予笔端, 以进一步充实和加大自己的思考量。如此过后, 当动笔开写时, 竟发现自己的概括与提炼能力大大提升, 明显感到自己文笔流畅和思维敏捷, 甚至最早认为很难写的段落和章节也会一挥而就。有时读着读着, 也喜欢阅读与本论题并无关联的内容, 读兴大发, 我也适时地满足了自己, 发现对提高“写感”大有裨益, 很容易“读”以致用。这大概就像体育赛前的热身运动, 利于比赛。也可能是因为有写的等待而更愿意阅读吧。

  (三) 写作后的展现

  1. 拆拆洗洗, 缝缝抬 (藏) 起

  “唧唧唧唧, 唧唧唧唧”, 这是北方深秋“蛐蛐”的鸣叫声, 勤劳的妇女们译释成“拆拆洗洗, 缝缝抬 (藏) 起”。意思是冬天快到了, 家里的衣服、棉被该拆的拆, 该洗的洗, 缝制好以后, 收藏起来, 以备冬天用或者明年用。不知道为什么, 我一下子就把它和论文修改联系起来。我写论文的时间一般都会放在暑假, 平时只做一些资料的收集工作, 一个暑假可以写完一篇论文, 等待11月份的区、市学会论文评审。在等待的过程中, 我会不时地对论文修修、改改, 竟会发现先前的不足。在文章的修改过程中, 我也会庆幸自己, 文章写得早, 对不足的及时发现。有时也会找本校文笔较好的老师帮自己把把语言关, 也会找同行看看, 让其提出修改意见, 以便从多角度论证, 减少失误。我以为, 一篇论文经过多次的剪补, 留下的肯定是自己需要的、独特的和精彩的内容。有人说:“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 是改出来的。”“千金难买回头看”, “文章不厌百回改”, 就是这个道理。

  2. 闪亮登场, 招摇过市

  有人形容:“教师应该向模特一样去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一个研究成果如果没有人知道, 就无法得到别人的认可与推广, 更谈不上对教育教学产生什么影响。”[4]现在成果展示的舞台很多, 从一线教师的角度考虑, 最合适和最稳定的途径是:参加评比和投稿发表。

  全国各地县 (区、市) 每年都有1~3次论文评审机会。以笔者所在区为例, 4月份有教科所举办的科研成果论文评审, 5月份有教研室举办的教研专题论文评审, 11月份有教育学会论文评审。对于教育学会论文评审, 笔者建议一线的教师们要争取参与, 因为参与者基本是同一工作平台的教师, 这里既是大家共同展示的平台, 也是通往高一级别学会论文评审的阶梯。这里想提醒大家的是, 有的老师拿了一篇辛苦耕耘出来的论文, 结果连三等奖都没评上, 积极性备受打击, 发誓再也不写论文了;有的老师的论文没有获奖便认为这篇文章没有价值而扔了, 考虑重写。对第一种类型的老师, 我想对他们说:别气馁, 别退缩, 今年可能碰到高手了, 只要再实践一年, 再对文章进行修改、补充、丰富、完善, 明年的高手也许就是你。对第二种类型的老师, 我的建议是: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劳动成果, 有些事情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做, 而是坚持了才有希望。

  有句话说:“东方不亮西方亮”, 如果对自己论文的评审结果不甚满意, 我们可以选择去投稿发表。一提到发表文章, 老师们可能想到的是交版面费而不是拿稿费。我们对于目前乱象丛生的交版面费就可以发表论文一事不论其长短。我的做法是:给稿费可以发表, 交版面费免谈。理由是自己辛辛苦苦“生产”和养大的“女儿”, 嫁到婆家还要求拿出足够的出嫁费, 这很不妥。其实稿费多少没有关系, 只要刊物适合就好。我们很多人投稿时一般会被告知3个月内不要投其他杂志, 否则以后拒绝刊用该作者论文。其实, 有些论文内容等3个月没有关系, 但内容有时效性的论文时间就不能等得太长。投稿后“一个月没有录用可以投其他刊物”, 这是新闻出版法规定的。而杂志规定3个月或者6个月没有被录用才可以投其他刊物就显得是霸王条款了。所以我们的文章如果投稿一个月后没有回音, 可以打电话或发个Email咨询一下, 确定该刊不录用可另投他刊。2015年, 笔者的《初中音乐浏览性欣赏教学实践探索和理性思考》一文, 投《中国音乐教育》没有被录用后转投《美育学刊》, 一个月内就收到了录用通知。前面提到的在地方没有获奖或奖次很低的几篇文章, 却能走向省市乃至全国, 足以证明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况且不同“身份”的“挖夫”们, 他们都有自己的不同职责和使命。

  3. 东西南北风, 稳坐钓鱼台

  笔者自1995年工作以来, 经历了六任校长文化的变革, 我校的教科研考核机制从最初的没有科研意识到很重视科研, 再到如今一般性的关注, 不管学校的考核机制如何变化, 我都稳坐钓鱼台。以笔者所在学校对区学会论文的奖励为例, 早期的一、二、三等奖的奖励金额为100元、75元、50元到如今的200元、100元和0元。绩效考核分有原来的2分、1分、0.5分到如今的0.75分、0.25分和0分。而我校有的教师在摘得“桃子”后, 就很少写论文了。毫不避讳地说, 我最初写论文的动力也是为了评荣誉称号和职称, 应该是有目的性和功利性的, 我觉得很正常, 也可以理解。试想如果自己很辛苦地写了一堆东西却无用武之地, 我觉得可惜。我也不认为教师特别愿意写论文, 最起码我认为写论文不是件轻松的事。正是如此, 我会刻意地要求自己多阅读, 有意识地记下美言绝句, 论文写作由最初的功利行为变成了一种习惯。现在, 如果每年没有一篇论文问世, 我会觉得这一学年的工作好像缺失了什么。我的坚持, 有佩服的, 也有哂笑的, 但我无怨无悔, 还是认真、真实地记录着自己的教学故事, 只为努力过的一种见证, 只为努力后的一种欣喜。当信手拈来地翻阅自己的专着时, 幸福地感觉到积累的重要, 坚持真好!

  三、结语

  “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我们每一个个体的生命, 是那么的渺小而短暂, 唯一能够长久流传的或许只有表达思想情感的文字。古人言:人有三立, 即立功、立德、立言。我们每年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精益求精地创新实践着我们的音乐课堂, 造福于几百名学生, 从大小来说, 也可以算是“立功、立德”吧!那我们的“立言”呢?你有多少只言片语?有一位老师这样说:“一个真知灼见的教育和教学创意应该写, 这样的宝贵经验是全体老师的财富, 不写出来, 不仅是一种浪费, 简直是一种犯罪。”[5]春来叶自青, 秋至叶飘零。长书笔无锈, 功到自然成。写论文就像吃“零食”一样, 积极地参与, 努力地争取, 踏实地钻研, 不懈地追求。一旦你走上了研究之路, 你会发现, 中小学音乐教师这份职业就像火炬, 带给你温暖和力量, 带给你芬芳, 带给你自信, 让你在工作中找到方向。同行们, 请拿起手中的笔, 记录我们教学中的点点滴滴, 给未来的自己留下温馨而真实的回忆吧!

  参考文献
  [1]周文叶, 张一旦.教研员如何实现角色转型——2016年全国首届教研创新论坛综述[J].人民教育, 2016 (16) :74.
  [2]吴跃华.音乐教育自传——找寻过去的意义[M].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3:239.
  [3]徐金国.想当个优秀老师, 看看你有没有这“五气”[N].中国教育报, 2015-03-04 (2) .
  [4]金卫国.教师教育科研的15种行为模式[EB/OL]. (2016-12-16) .
  [5]王耀威.我看该与不该[N/OL]. (2016-10-12) .

中小学音乐教师如何才能写出一篇满意的教研论文

http://m.rjdtv.com/lunwenzenmexie/4724.html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