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晋祠建筑的艺术特点与价值

建筑史论文 2021-03-10 点击:

摘要

  太原晋祠博物院祠内建筑年代可追溯到隋朝, 宋、元、金、明、清均有修建, 而且建筑有祠、庙、寺、观, 体现儒、释、道文化, 其布局、雕刻、色彩都极富有艺术性。探析晋祠建筑的艺术表现, 对于我们今天建筑设计、装饰设计、雕塑、绘画都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太原晋祠建筑的艺术特点与价值

  一、晋祠建筑群概述

  晋祠至今已有1500年历史, 经过各朝各代的修葺、扩建, 现在已是占地面积达10万平方米, 拥有上百座建筑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晋祠建筑群祠、庙、寺、观, 一应俱全, 体现儒、道、释文化。下面以祠、庙、寺、观为视角来概述晋祠建筑群。

  (一) 晋祠的祠

  祠的供奉对象一般是历史人物或有功绩的祖先。晋祠的祠有圣母殿组团、唐叔虞祠堂、晋水七贤祠、公输子祠、王琼祠和王氏祠堂。圣母殿、鱼沼飞梁、献殿、对越坊、钟鼓楼、水镜台这一祠堂组团是主祀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之母邑姜。圣母殿坐西向东, 位于中轴线终端。在圣母殿前面的献殿是供摆放祭品和准备祭祀之用, 献殿的建造, 将圣母殿庄严神圣之感烘托而出。鱼沼飞梁位于圣母殿和献殿之间, 是方形水池上架设的十字形桥。在圣母殿往东主线两侧各建有钟楼鼓楼各一座, 配合古时晨钟暮鼓之说。再往东就是在举行祭祀圣母后, 以戏曲演出答谢信徒场所的“水镜台”。这些建筑左右相互陪衬, 正好组成一个综合性建筑群体形态。现存唐叔虞祠始建于元至元四年 (公元1267年) , 位于祠区北侧, 是一座独立的两进前后院祠庙建筑, 是主祀晋国的开国之君唐叔虞的祠堂, 晋祠之名, 就是因它而来。建于清乾隆38年 (公元773年) 的晋水七贤祠由三眼窑洞构成, 位于晋祠中轴线以北, 坐北朝南, 主祀周代豫让, 唐代李白和白居易, 宋代范仲淹和欧阳修, 明代于谦和王琼。位于晋祠西侧的公输子祠, 俗称“鲁班庙”, 在台骀庙与水母楼之间。王琼祠始建于明嘉庆12年, 主祀王琼。王氏祠堂始建于1992年, 主祀东周周灵王的太子姬晋。

  (二) 晋祠的庙

  庙的供奉对象主要为神或传说中的人物。晋祠的庙有关帝庙、水母楼、苗裔堂、台骀庙、财神庙、泰山庙、三圣祠。建于清乾隆60年 (公元1795年) 、位于昊天神祠前院的关帝庙主祀关帝。位于晋祠中轴线南侧、建于明嘉庆42年 (公元1563年) 的双层阁楼水母楼主祀水母娘。建于宋徽宗正和元年 (公元1111年) 的苗裔堂背靠悬瓮山, 坐西朝东, 主祀与生育有关的神像7尊。始建于明嘉庆12年 (公元1533年) 的台骀庙位于圣母殿南侧主祀台骀, 为汾神之庙。财神庙主祀财神。建于明隆庆元年的泰山庙, 位于晋祠北部、东临文昌宫、西北隅连昊天神祠, 主祀东岳天齐仁圣大帝。建于清乾隆2年、位于智伯渠南岸的三圣祠主祀药王、仓王、龙王三圣。

  (三) 晋祠的寺

  寺的供奉对象为佛教人物。晋祠的寺有奉圣寺和舍利生生塔, 分布在晋祠南部。始建于唐武德5年 (公元622年) 的奉圣寺寺内供奉释迦牟尼佛。始建于隋开皇年间 (公元589-604年) 的舍利生生塔供奉佛祖舍利。奉圣寺全称十方奉圣禅寺, 原为唐将尉迟敬德的别墅。现存晋祠内奉圣寺为80年代初重修迁建, 中轴线上的大雄宝殿、过殿、山门都是从各处搬迁而来的元、明建筑精品。大雄宝殿, 由太原东山马庄芳林寺迁来, 原属于寺;过殿, 由汾阳二郎庙迁来, 原属于庙;山门, 原名景清门, 是晋祠早期的山门, 原属于祠。这些来自于寺、庙、祠的建筑, 组合起来, 成为了今天的奉圣寺。属于晋祠内比较特殊的建筑。舍利生生塔位于奉圣寺北的浮屠院中, 塔高38公尺, 七屋八角, 琉璃瓦顶, 远远望去, 高耸的古塔, 映衬着蓝天白云, 甚是壮观。

  (四) 晋祠的观

  观的供奉对象为道教人物。晋祠的观有昊天神祠、吕祖阁、文昌宫、老君洞、灵官殿。建于清乾隆60年的昊天神祠供奉三清和玉皇大帝, 有三清洞、玉皇阁。吕祖阁供奉吕洞宾。建于清乾隆38年的文昌宫供奉文昌帝君。老君洞供奉老君。灵官殿供奉灵官。晋祠的观大部分分布在晋祠的北部和悬瓮山山腰, 不少为依山而建的石窟、窑洞, 规模不大。

  对于晋祠建筑群做以下两点说明。一是晋祠建筑群是丰富多彩的。它是历史、文化与自然的沉淀, 是殿宇、亭台、楼阁、桥梁的展现, 是祠、庙、寺、观的观园, 所以它是一座源远流长又风华不减的独一无二的园林式建筑群。二是晋祠建筑群是以祠堂为主体的, 其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因为晋祠的早期建筑是祠堂, 随后, 佛教、道教融入其中, 呈现出祠、庙、寺、观建筑形态。在历史沿革中, 儒、佛、道三教融合不仅体现在哲学思想层面, 体现在民间百姓的生活观念层面, 而且体现在建筑群落实物之中, 正因为如此, 我们今天仍称之为“晋祠”。

  二、晋祠的建筑艺术

  (一) 圣母殿的建筑艺术

  圣母殿是现今宋代遗存木建筑中最大的殿堂建筑之一, 是宋代建筑结构艺术水准最高的作品。圣母殿因被祭祀人是唐叔虞的母亲邑姜, 其内部梁架格局采用王公贵族规格设计, 前厅、中堂、门屋三进制。前厅采用五间房舍九架梁柁, 中堂七间房舍九架梁柁, 门屋三间房舍五架梁柁。整座圣母殿高度达到19米, 屋顶采用重檐歇山顶结构, 大殿四周共26根高大梁柱, 其仰角微微内倾, 托起硕大屋檐。屋檐仍采用传统斗栱飞檐造型, 其斗栱属于悬挑构件, 在设计上比其他悬挑构件厚度更大, 能承受更多压力。圣母殿屋顶瓦当以褐色琉璃瓦覆盖, 在屋脊两端有巨大吻兽脊, 屋脊向四周延展脊背上, 有数个用百兽、佛像为主的瓷雕造型排列。殿正前面有八条廊柱, 柱上雕刻着八条金粉装饰的盘龙, 八条龙各抱定一根大柱, 怒目利爪, 周身风从云生, 一派生气;龙身鳞片层层, 须髯根根, 雕工精细、栩栩如生。殿堂内宋代泥塑的圣母及42尊侍女, 是我国现存宋塑中的珍品, 她们或梳妆、洒扫, 或奏乐、歌舞, 形态各异。人物形体丰满俊俏, 面貌清秀圆润, 眼神专注, 衣纹流畅, 匠心之巧, 绝非一般。

  (二) 献殿的建筑艺术

  晋祠献殿在圣母殿之前, 中隔鱼沼飞梁。献殿建于金大定8年, 公元1168年, 800多年来只经过1594年、1955年两次大维修, 至今保护完好, 是国内同期古建筑的代表作。献殿是祭祀时陈列供品的享堂, 面宽三间, 进深两间, 平面布局为长方形。殿顶平缓, 单檐九脊式, 梁架很有特色, 只在四椽袱上放一层平凉。斗栱疏朗, 形状像一朵朵盛开的鲜花。前后檐名间敞门, 殿身四周无壁, 宽厚的槛墙上设栅栏围护, 很像一座凉亭, 但整体结构轻巧稳固。陈毅元帅1959年游晋祠时兴叹道“周柏唐槐宋献殿, 金元明清题咏遍”。献殿作为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 世人惊叹其建筑艺术之美。

  (三) 鱼沼飞梁的建筑艺术

  鱼沼飞梁在圣母殿和献殿之间。古人圆者为池, 方者为沼, 沼中多鱼, 故曰“鱼沼”。其上架立十字形桥, “架虚为桥, 若飞也”, 故曰“飞梁”。鱼沼飞梁东西桥面宽阔, 为通往圣母殿的要道, 而南北桥面下斜, 如鸟之两翼, 翩翩欲飞;边缀勾栏, 凭栏赏景, 益增诗情画意。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说:“此式石柱桥, 在古画中偶见, 实物则仅此一孤例, 洵为可贵。”进而考其功能, 更似一四通之祭坛。

  (四) 唐叔虞祠堂的建筑艺术

  位于圣母殿东北部的唐叔虞祠, 是仅次于圣母殿的晋祠第二祠堂, 祠内主殿、山门为元代所建, 享堂、配殿、碑廊等为清代所建, 整体上属于元代遗留建筑。祠堂以中轴线布局, 二进院结构, 采用了元代特有的减柱法、移柱法, 显得精巧简练。殿内屋顶歇山式顶面架构, 柱头斗栱单翘单昂, 祥云卷头纹样, 结构简单。前厅两根圆柱上攀有四爪蟒, 蟒通身金色鳞片, 面目狰狞。主殿及山门建筑是下五彩装饰彩画, 以折线轮廓为主要构图, 描金勾勒。享堂、配殿、碑廊是典型的一绿彩画, 构图灵活, 如草片花图案, 以曲线为主, 更加细致。享堂檐枋中部枋心绘二龙戏珠, 二龙为翻头龙, 龙头整体翻转180度, 前爪位于头部两侧, 做搏击状。檐檩的核心以三朵莲花对称, 莲花花瓣丰满紧凑, 中层立挺, 外层下垂, 其余空白叶蔓填补。祠内的唐叔虞坐像, 头戴远游冠, 身着曲领大袖衣, 衣着袖口和下摆均绘有五彩寿海波浪纹样装饰, 配有玉佩装饰的蔽膝, 腰间束革带, 手持玉圭, 圆脸细眼, 面目端详, 做恭敬状, 一副活生生的王侯像。祠内十二尊乐伎彩塑, 均为元代彩塑, 东部乐伎为管弦乐器, 西部乐伎为打击乐器。彩塑上身着窄袖上襦, 外搭一件披帛, 下身着白色襦裙, 个别彩塑中间有绶带垂下, 色彩多为红、绿、白, 个别有蓝色, 衣着较为灵活, 色调简洁大方, 每个彩塑衣着花纹并无重复。但作为元代彩塑, 头部较大, 胯部较宽, 整体呈梭形, 稍显粗狂豪放之气, 服饰、头饰也较简单。

  (五) 水母楼的建筑艺术

  水母楼位于难老泉亭的西面, 又称梳妆楼、水晶宫。楼内供奉的是金源水神, 供有铜铸水母像。创建于1563年 (明嘉庆四十二年) , 1844年 (清道光二十四年) 重修。水母楼坐西朝东, 四周围廊, 重檐歇山顶木结构建筑, 楼分上下两层。水母楼的彩塑和壁画艺术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水母像两旁有8尊水母侍女, 其造型是风格别致的鱼美人, 她们天生丽质、眉目传情, 眼神中透露着无尽的遐想。这组“鱼美人”, 正看是体态端正的美女, 背看为美妙的游鱼, 宽广的衣袖, 轻盈地飘逸摆动, 姿态优美, 形状各异, 不像西方华沙美人鱼的人身鱼尾那样生硬组合, 而是运用中国独特的写意手法, 整个美人身体如鱼形, 在似与不似之间, 与其说形似不如说神似, 这种意到而笔不到构思之精巧、设计之神妙, 实在是西方现实主义所望尘莫及的, 是世界艺术珍品之最。水木楼南北两壁绘有水母朝觐观音和巡察民间水情的两幅壁画。壁画采用通景式构图, 场面开阔, 水母及仙班前呼后拥, 活跃其中, 富有浪漫的情调。南壁画绘水母出宫巡境图, 水母头戴花冠, 用青巾遮护, 顶戴玉锁, 长裳及地, 手捧如意。前后有8名侍女卫护, 各自分别执玉笛、鲜花、捧玉马、端宝瓶、背画轴随行。水母身后还有一侍女撑着宝盖。画面构图匀称, 气势宏伟, 人物造型生动逼真, 古松掩映, 祥云翻滚, 象征水母正在布云施雨, 似有风雨欲作之势, 动感很强。北壁绘水母回归图, 祥云翻滚之势大减, 象征雨余云收, 气氛祥和。水母面部呈喜悦情态, 手持佛珠浮于水面, 冠带装束基本上同南墙所绘。除2名侍女撑盖外, 水母前有侍者手捧宝瓶, 执宝鼎、熏炉、玉花、莲花、画轴等物随行, 构图与南壁十分对称。水母楼壁画以民间传说为题材, 在古代壁画中独树一帜。壁画线描技法多样, 功力颇深, 是清代壁画中优秀之作。画中仙女窈窕可爱, 与楼内美人鱼塑像相得益彰。

  三、晋祠建筑艺术的价值

  (一) 具有极为珍贵的建筑史料价值

  晋祠总计有宋、元、明、清各代建筑410余座, 殿、堂、亭、台、楼、阁、桥、榭应有尽有, 种类繁多, 其中不乏中国古建筑经典性作品, 是一座中国古代建筑的博物馆。圣母殿气势宏伟, 造型典雅古朴, 是中国现存宋代建筑的典型代表;鱼沼飞梁为海内孤例, 是中国现存古代建筑的精品;献殿结构严谨, 开敞疏朗, 是中国现存时间最早的献殿享亭类建筑。唐叔虞祠、奉圣寺的山门与中殿是元代建筑, 圣母殿北侧的苗裔堂为元代重修。明代的建筑集中在中轴线上和圣母殿的南侧, 1576年 (明万历四年) 在献殿前面创建了高大壮丽的“对越”牌坊;1606年 (明万历三十四年) 又在“对越”牌坊的两侧创建了秀丽的钟鼓二楼;在“对越”牌坊的对面还创建了造型雄奇、雕刻精巧、彩绘绚丽的水镜台;1533年 (明嘉靖十二年) 在圣母殿的北侧创建了台骀庙;又在1563年 (明嘉靖四十二年) 创建了下为窑洞、上为楼阁的水母楼;奉圣寺宏伟的大殿也是明代建筑。祠内的清代建筑有:祠区北侧秀雅静谧的文昌宫扩建于1773年 (清乾隆三十八年) ;昊天神祠 (今称关帝庙) 组建、扩建始于1795年 (乾隆六十年) , 竣工于1801 (嘉庆六年) ;建在昊天神祠对面的钧天乐台, 创建于1795 (清乾隆六十年) , 斗栱细瘦, 雕刻精美, 是清代建筑的一个典型实例。至于创建于隋代、重建于清代的八角七级舍利生生塔与万佛塔, 更显示了晋祠建筑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其他如胜瀛楼、三圣祠、公输子祠、老君洞、朝阳洞、吕祖阁等建筑, 虽创建年代不同, 但均经明清两代修葺过, 甚为可观。晋祠丰富的建筑群落, 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演变的过程, 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建筑的风格, 它们既是一种重要的、具有观赏性的旅游资源, 又是十分珍贵的、可供考察研究的重要古代建筑实物资料。

  (二) 对于装饰、雕刻、绘画都极富有艺术价值

  晋祠建筑极富有艺术价值。拿宋代建筑来说, 宋代建筑在建筑内舍中大胆减少梁柱设计, 使建筑室内面积得到极大拓宽, 同时更加注重瓦饰、窗棂的精雕细琢。建筑中瓦饰、瓷砖等材料的琉璃工艺在工匠努力下, 有了很大进步, 很多高档建筑屋顶多覆盖彩色琉璃瓦, 墙面装饰也应用彩绘瓷砖, 加之飞檐斗栱, 衬托出宋代建筑的绚烂。在建筑纹样上, 宋代传承历史, 继承了汉唐大致纹样。宋代侍女彩像以高超的写真传神艺术手法, 再现了古代宫廷生活的生动场面, 是古代彩塑艺术的瑰宝。圣母殿将宋代建筑特色精华融汇其中, 无论彩绘、雕塑、烧瓷在这里都有体现。其艺术风格更加细致缜密, 在清新处体味深厚的人文意境。

  (三) 丰富的文化瑰宝极富有文化价值

  晋祠历史悠久, 汇集了丰富多彩、数量众多的文物遗存。圣母殿、鱼沼飞梁、献殿、唐碑、华严经幢、宋代彩塑是享誉天下的国家一级文物。唐碑《晋祠之铭并序》以其年代久远和引领行书新气象而着称。《华严经》经幢共160余块, 集唐初小楷之大成。《柏月山房记》行书砖刻运笔圆润流畅、洒脱自如, 是砖刻书法作品中的稀有之宝。傅山书大字石刻《晋源之柏第一章》、周令树撰书的《重建晋祠碑亭记》、曹溶作并勒石的《晋祠纪游十二首》并称晋祠书、文、诗三绝。杨二酉书《水镜》匾、高应元书《对越》匾、傅山书《难老》匾享有晋祠三大名匾之美名。晋祠文物遗存中名闻遐迩的还有:金人台的宋铸铁人、圣母殿前宋代木雕蟠龙、水母楼的壁画都十分引人注目。

  参考文献
  [1]刘大鹏.晋祠志[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3.
  [2]朱向东, 杜森.晋祠中的祠庙寺观建筑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08 (01) .
  [3]吴艳坤.浅析太原晋祠唐叔虞祠建筑艺术特征[D].山西大学2015届硕士学位论文.

太原晋祠建筑的艺术特点与价值

http://m.rjdtv.com/tumujianzhulunwen/5036.html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