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探析

文学论文 2020-07-08 点击:

摘要

  众所周知, 鲁迅在人生道路上, 放弃了“学医”, 而是选择了从文, 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拯救国家那些麻木迟钝的灵魂, 促进他们清醒, 唤醒民族的复兴。对于促成这一思想转变成外在的动力, 清国留学生的愚钝刺痛了鲁迅的内心。这也就是说明, 作为一名年轻人, 应该寄托国家的希望。鲁迅先生以大师的风范, 塑造了“看客”这一集国民性的冷漠, 等于精神一体的群体人物形象。

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探析

  一、鲁迅作品中的“看客”形象

  “看客”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看”, 哪里有热闹就是在哪里看, 看热闹成为了他们一种外在行为。热衷于看, 但是非常的麻木, 在喜剧中扮演者看客的角色。例如, 《孔已己》中, 一帮看客聚集在咸亨酒店, 孔乙己秀才怎样与他们没有关系, 解决自身的失意与苦闷;但是在很多时候, 他们不如孔乙己, 他们不配与他坐着喝酒, 但是却发现了孔乙己的不好, 使得人们得到了安慰, 酒店内充满了愉快的氛围。在《药》作品中, 体现看客表演:在一个清晨, 砍志士的头颅这一举动, 作者通过华老栓的眼睛对这些看客观看杀人较为专注, 革命烈士的死亡与这些人们麻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鲁迅先生这些描绘中, 凝聚了内心多年的悲痛。《祝福》中“看客”观望祥林嫂的命运是如此的悲剧, 似乎也没有去看望阿Q的想法, 这群看客是在灰暗的光阴下进行观赏, 品味祥林嫂内在的悲哀, 并且有了新的发现, 对此将消息向外扩散, 增加了“观赏”乐趣, 然后并且对此进行嘲笑。

  在《示众》中看客是这样描写的, 《示众》所指的是北方“首善之城”大城市, 并不是清末, 而是民国;这里面的人物就是民国时期的人。在这项作品中, 巡警与示众描写不清晰, 突出了在街头上来来往往的人们, 嘴巴张的向鲈鱼一样, 表现出一种麻木的神态。在看示众时, 自己也是一名观看者, 这些示众引起了人们毫无意义的繁忙, 在酷热的夏天也没有减轻“看”的兴趣。“示众”揭示了当时社会“大清”变为了“民国”, 但是国民的精神面貌保持的很好, 但是对于国民精神的改造路程很远。鲁迅在其他创作的作品中非常沉痛解释了国民这一病态, 在北京的羊肉铺子, 那些人“张着嘴巴看剥羊”看起来非常的愉快。《复仇》中, 他们全身裸着, 拿着锋利的刀子, 在大街上奔跑, 路人从四面走来, 如庇护爬墙, 衣服穿着很漂亮, 但是受却是空的。这些从四面八方跑来的人们为了观看杀戳这一场景。鲁迅所创作《复仇》就是让他人认清这个邪恶的社会。以上的作品中, 都展示出了其中“看客”的形象, 都是充满了悲伤, 可见当时社会人们内心一种复杂的心理。

  二、鲁迅作品中“看客”形象的审美价值

  (一) 寻找自己的风格

  曾经马克说过:“人们之间是相互需要的, 一直都是互相需要”。这也就是一个人的发展之间或者间接取决于与他进行交往的他人发展。这样相互牵制人本环境、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这些都成为了鲁迅先生作品的重大课题, 为人生意蕴追求开辟出一条道路, 具有美的文化底蕴。鲁迅先生着重的描绘这些环境, 研究人性美、人情美, 暗示这他自己内心的想法, 呼唤着启蒙时期的到来。将以民俗为中心的人性化的机制, 使得我们从新的角度出发。鲁迅先生正式在创作作品中融入了这些新的观念, 从残酷、对人性的批判, 表现出一种自己内心的想法, 体现了当时特有的民俗, 具有厚重的审美特点, 这为现代民俗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看客形象的出现, 可以使得读者产生一种侧曾相识的魅力, 具有较强的艺术美感, 鲁迅先生除了从启蒙文学立场出发, 还可以从民俗文化入手, 揭露出社会的丑陋, 对不文明的情况进行批判, 这主要他运用了以喜审悲多远的创作手法, 不拘小节讲这些因素引入到故事中, 从而对艺术丑态进行反面的对照, 这样的手法与一般的创作理念不同, 讽刺较多特点拉大了读者与文化的心理结构, 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风格。

  (二) 以喜审悲的手法

  鲁迅先生在《论雷峰塔的倒掉》中说:悲剧将人生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他人看, 通过对这些作品看客的描述来看, 不仅体现出落后牵制落后, 这种逆行的东西使得人们内心产生悲伤, 但是通常来说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就是这些悲剧, 看客就是这种文化的悲剧的对象, 这种艺术凝聚了清醒的艺术理性。鲁迅先生将现实中应用传统文学作为基础, 也融入了西方文学的表现方法, 这的作品更能传递情感。他的作品以喜审悲艺术心理使得看客整体的形象折射出巨大的美丽, 他从几乎无事的东西看到悲剧, 极大的展示出自己的经验。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对于艺术原型审美感受时, 不得不佩服鲁迅先生的眼光。曾经有人指出, 鲁迅所创作的作品都采用的不同的形式, 充分的体现出作者的创造力。我们应该学习鲁迅这种创新精神, 他所创作的“看客”这一典型人物形象时刻警惕着中国人。

  总结

  通过对鲁迅作品中的“看客”形象的研究, 可以发现鲁迅在创作作品中, 非常注重个性的刻画, 同时也注重看客形象的描写, 在作品创作中善于设置一种民俗情境, “除了一般民俗事象的环境的点染, 更为突出的是作品以人的群体性格为活动背景, 并对人物形象进行衬托。”

  由此看来, 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 对事情应该用心体会, 对于创作应该大胆的想象, 这样才能创作出属于自己风格的作品, 我们应该向鲁迅先生学习。

  参考文献
  [1]马晶晶.阿宁作品《灾星》中的批判精神[J].保定学院学报, 2013 (04) :42-44.
  [2]喻雪玲.鲁迅对传统文化的肯定及对现代中国的影响[J].菏泽学院学报, 2017 (04) :52-56.
  [3]王宁.鲁迅的儿童主题藏品及其教育意义[J].鲁迅研究月刊, 2017 (08) :63-66.

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探析

http://m.rjdtv.com/wenxuelunwen/4825.html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