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运用不同疗法的效果

儿科医学论文 2020-05-10 点击: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一种新生儿较常出现的消化道疾病,同时也是造成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据有关临床研究指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病发可能与早产、感染、贫血、高渗喂养等因素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在本次研究中分析了机械通气、浓缩红细胞输注次数、抗生素治疗时间等治疗措施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影响,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治疗的21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研究组),及同期21例正常早产儿(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均与《实用新生儿学》有关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诊断标准相一致,并经X线片检查显示肠管有异常充气现象,肠梗阻及肠壁积气均提示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排除合并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患儿。其中观察组男13例,女8例;年龄1~25天;经阴道分娩12例,剖宫产9例;母乳喂养4例,非母乳喂养17例。对照组男14例,女7例;年龄1~24天;经阴道分娩11例,剖宫产10例;母乳喂养4例,非母乳喂养17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性统计资料无显着性差异(P>0.05),可开展组间比较研究。
  
  1.2 方法
  
  称量早产儿体重,并计算胎龄;机械通气时间、浓缩红细胞输注次数、抗生素治疗时间均为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前的数据。其中机械通气天数依据诊断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前患儿所需呼吸机天数统计;浓缩红细胞输注标准为10 mL/kg,抗生素治疗时间为不短
  
  于1周[1].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对两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浓缩红细胞输注次数、抗生素治疗时间等情况,并展开组间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本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例(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1)
 

  
  3 讨 论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确定,较常见到主要是以典型性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良性结肠型囊样积气病及输血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为主,因肺感染性因素所造成的情况较少出现。当前临床上普遍认为,先天性心脏病、早产、新生儿窒息等因素均有可能会造成肠壁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多表现为缺氧及缺血症状,其中继发性肠内细菌感染是造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关键性因素[2].
  
  依据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浓缩红细胞输注与抗生素治疗时间和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病发有着一定的关联性,且在胎龄不同的患儿组别当中这一关联性更加显着。此结果即表明浓缩红细胞输注有可能是引发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一项独立性危险因素。从输注前后循环红细胞均有明显降低的实际情况来看,要求对患儿在实施浓缩红细胞输注前后的数小时内均应避免采取肠道喂养方式,以降低早产儿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3].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在被确诊前所实施的抗生素治疗时间要明显长于正常早产儿,分析这一情况有可能和抗生素的过度治疗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有研究表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病发和感染因素也有着密切的相关性,早产儿的胃肠粘膜防御机制相对较为薄弱,更易出现炎症反应,从而引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气管插管相对比而言,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能够有效降低支气管肺病的发生率,对于降低早产儿的感染情况有着十分显着的积极意义,因而可在临床上推荐应用。综上所述,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可能与浓缩红细胞输注次数、抗生素治疗时间有关。

  参考文献

  [1]王 潜,崔其亮,严彩满,等.早产儿补充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影响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J].中國循证儿科杂志,2015,10(6):419-425.
  [2]程舒鹏,芦 起,周 敏,等.胎龄小于34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6,11(2):122-125.
  [3]黄娟娟,李 华,张利平,等.母体风险因素和胎盘炎症性病变与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关系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17,19(6):848-851.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运用不同疗法的效果

http://m.rjdtv.com/yixuelunwen/4121.html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