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主体及相关问题的探讨

工程论文 2019-06-27 点击:

  作者:刘明付 邢瑞霞

  河作者单位:南省中牟县井站管理所 河南省中牟县水利施工总队

  摘    要: “民以食为天”, 在任何时候, 农业作为国家最核心的基础产业, 都是国家政府关注的焦点, 为了保障人民“吃”的问题, 增加农业产能效率, 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除了开发有名的“杂交水稻”等品种外, 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规模化, 健全发展以农业为核心的农业服务业也是重中之重, 而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就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之一, 因此本文探讨的就是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相关的发展情况以及改进措施。

  关键词: 小型农田; 水利建设;

  1、 我国农田水利发展概述

  我国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夏商时期, 人们就在田间引入渠道进行灌溉, 到后来随着人们的迁徙, 在太湖一代, 江汉平原, 蜀地巴中以及珠江三角洲的基围地区形成了大片的灌溉良田。在这些良田周围都伴随一些水利工程, 其中一些功能巨大的水利工程甚至跨越千年流传至今, 比如都江堰, 郑国渠和灵渠都是比较有名的水利工程,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 随着人口的迅速膨胀, 国家在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上投入重金, 水利工程建设开始步入现代化, 密集化和高效化, 特别是在1973年~1979年期间, 国家集中了大量的财力与人力进行农田水利建设, 截至1980年, 全国的有效灌溉面积已经有7.29亿亩了, 比1973年翻了3倍有余, 一举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 在解决了粮食的后顾之忧之后, 国民才有精力投入到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来。

  2、 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责任领导人和相关技术人员

  新中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道路上曾经对农业做出过多次重大的改革, 其中创建农业合作社有效地增加了团队的办事效率, 水利工程建设在这段时期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但是随着土地承包到户以后, 个人利益出现明确划分, 合作社的关系纽带变弱, 团队的号召力下跌, 再度推行需要集体力量才能解决的工程建设就缺乏领头羊和参与者, 没有责任领导人, 个人也无力承担大工程带来的风险, 再加上工程多年闲置, 技术人员的流失, 再度开启水利工程建设实在是举步维艰。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主体及相关问题的探讨
 

  如今即使以基层政府出面, 在人员培养和招募上都将意味着巨大的投入, 投资成本增加, 加上投资农田水利建设本身存在见效慢, 回报周期长, 难以在短时期内凸出基层政府人员的政绩, 导致地方官员对小型农田失去兴趣, 目前, 除了集群化的农业生产基地, 零散的农业户完全不会有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的计划。

  2.2、 配套设施不完整, 新建成本高

  以当下的数据来看, 我国的跟地中有一半的土地得到了灌溉, 然而其背后的隐情就是, 在实现灌溉的土地中, 有三分之二的土地都是人力浇灌, 对此, 农业部相关人员曾经做出了全面开展小型农业水利建设的计划, 但是马上就面临一个大难题, 那就是虽然小型水利工程本身价格并不高昂, 但是的配套设施不完整, 如果建设水利工程, 必然要将配套的设施补充齐全, 而这将会面临巨大的资金投入, 新建农田水利工程成本高, 是我国当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面临的巨大难题

  2.3、 设备老化, 科技水平低, 灌溉效能大大减弱

  如今, 我国的多数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大多数都是修建于上世纪五十到七十年代, 时至今日, 这些工程已经面临老化, 加上科技水平本身就落后, 所以效能衰减十分厉害。一些地方的耕地因为盐碱, 洪涝已经出现了严重减产。

  2.4、 技术经验不足, 灌溉方法单一

  由于缺乏农田水利工程的持续建设, 我国在该方面的经验累积已经成为了薄弱的环节, 早在本世纪初期, 我国就见识了以色列的先进滴灌技术, 其水源有效利用率达到70%, 而我国目前水利工程依然以传统的漫灌方式为主, 其水源利用率不到10%, 即使是一些使用喷灌技术的试点企业, 其水源利用率也不到四成, 大量浪费的水资源, 严重威胁着地下水的安全, 所以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推广之路还十分漫长。

  3、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解决方案

  3.1、 确定新型社会中小型水利建设的主体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前阶段, 模仿农业合作社, 号召大家一起为水利建设出谋划策的措施已经行不通, 在考量实际的基础上, 以政府出面建立完善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体系, 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责任与最后获利进行明确分配, 在建设初期, 以政府为主体, 通过建立试点运行的方式产生示范效应, 在中后期,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落实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责任和利益分配问题, 在应用成熟后, 可以考虑从未来利益方面入手, 对水利工程建设实行招标, 将分红与前期投入挂钩, 最后将小型水利建设的相关事宜交与集体, 企业或者个人方面, 政府则是发挥监督作用, 这就实现了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复兴之路。

  3.2、 开启相关课程, 培养专业人才

  缺乏专业人才的指导是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又一瓶颈, 如今, 我国在大学课程中开设了水利相关专业, 但是课程中多以理论展现, 学生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 再加上我国的水利相关课程多以现代化大型水利枢纽为例, 缺乏完整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经验指导, 所以在专业度上仍然不能满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需求。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 在农业合作社解体后, 我国的集体水利建设的步伐便近乎停滞, 再后来, 由于高产杂交水稻的推广, 城市化的到来, 许多空闲的农业人口开始向城市聚集, 从业人员的减少导致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呼声降低, 如今, 我国在技术水平上已经落后于在沙漠中积极发展农业的中东国家, 在经验上也多停留在传统蓄水泄洪的水库建设和沟渠引水灌溉的方式上, 对于全新的现代自动化灌溉技术则是知之甚少, 因此, 想要进一步将我国的农业生产推向现代化, 需要在大学中开设相关课程并且积极向拥有高度现代化农业的国家学习经验。当然在技术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也要注意培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人才, 他们需要有农田水利工程的维护运营知识, 有协调本地农业生产的相关知识, 有领导才能, 能和周围群众打成一片的亲和感, 总之一句, 现代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各方面都离不开人才, 缺乏人才, 发展农田水利就是一纸空谈。

  3.3、 做好宣传工作, 提升农民素质

  认清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本质就是功能上以农业为核心, 在服务上以农民为核心, 在土地下放到户之后, 农民在个人利益的驱动下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这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然而利益意识有利有弊, 如今的农民在响应号召方面也都是以利益为目标, 如果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缺乏利益诱导, 会导致建设失去群众支持, 因此做好宣传工作, 提升农民素质是推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提。

  在提升农民素质的过程中, 并不是要去消除农民的利益意识, 这不符合当下国情, 也不符合人类逐利的本性, 因此在具体操作中可以将小型农田水利带来的长远利益与农民的关注点挂钩, 以法律法规为据保证农民利益, 通过强有力的数据证明投资水利获取高回报是可行的, 而对于那些“顽固不化”的农民, 要多做沟通,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只有将农民团结起来,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才有意义。

  4、 结语

  在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发展到当下阶段, “三农”问题依然是政府面临的一个难题, 如今在农村地区, 政府基层干部和农民的交集降到了历史新低, 农民对于政府政策的了解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滞后甚至是误解, 通过兴建农田水利, 为农民创造持续增收、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同时也能加强农民与基层政府干部的交流合作, 加强农民对于政府的信任感, 只有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 让农民以主人公的思想参与改革, 才能从根源上解决现代化过程中的“三农”问题。

  参考文献:

  [1]郑玉清.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资问题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 2010.
  [2]侯邦.我国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融资问题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 2011.
  [3]李鹤, 江彬, 顾涛, 龙海游.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市场化改革出现的问题与对策[J].湖南社会科学, 2011 (6) :30.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主体及相关问题的探讨

http://m.rjdtv.com/gongchenglunwen/301.html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