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的主要内容与实践

工程论文 2020-05-09 点击:

水是人类耐以生存的宝贵资源之一,但在发展社会经济中,水环境不断被破坏,我国正面临着各类水危机,科学解决各地区水资源问题已迫在眉睫。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在全面、深入分析地区水资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海绵城市”理论,鼓励地区将其应用到水资源问题解决中,优化城市规划环境,科学构建雨水系统,科学解决城市多方面水问题,污染、洪涝灾害等,合理保护水资源的同时,提高水资源利用程度,使其更好地为现代化城市建设服务。
  
  1、“海绵城市”理论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具有海绵功能,能够很好地适应环境、气候动态变化,应对各类自然灾害,雨天可以及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适时“释放”并科学利用存储的水资源,又被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具体来说,在极端天气影响下,城市会积累大量的雨水,海绵城市可以及时对多余的雨水进行合理化处理,将其应用到旱季缺水等方面。在传统城市化建设中,雨水治理属于单向管理。一旦雨水超过规定范围,地区会借助泵站、管渠等,将多余的雨水排放到附近的沟渠中。在旱季、雨水较少的时候,地区大都借助人工降雨等形式,缓解出现的旱情。在传统城市建设作用下,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程度不高,城市污染物随着雨水不断流入附近河流中,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传统雨水治理相比,“海绵城市”理论更具优势。在建设海绵城市中,地区需要围绕相关理念,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巧妙利用相关理论,在自然途径、人工对策相互作用下,构建合理的雨水开发系统,在无形中有效提升城市防涝抗旱能力,科学利用自然雨水资源的基础上,保护好地区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经济持续发展。
  
  2、“海绵城市”实践
  
  2.1 城市道路规划建设。
  
  从某种角度来说,在城市道路方面,雨水作用下的径流量较大,极易对城市环境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地区在全面、深入分析道路规划建设现状与影响因素的同时,巧妙利用海绵城市理论,确保路面交通顺畅,基本功能顺利发挥的基础上,科学绿化道路及周围。在海绵城市理论作用下,地区可以建设透水路面等,科学改善道路功能,最大化减少道路雨水的净流量,提高路面径流水质,改善城市水环境。地区要根据自身涝点与道路网络系统,明确积水易涝区域,优化道路横竖向设计、洪涝防治系统与行洪通道设计。此外,在道路规划建设中,地区要注重道路两边的绿化,借助下凹绿地模式优势,顺利将雨水引入到构建的绿化带中,存储并净化道路雨水。地区可以利用海绵城市理论,科学建设透水性较好的路面,更好地渗透雨水,将LIO树池设置在人行道路合理位置,有效处理雨水径流。
  
  2.2 城市建筑和小区。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建筑和小区是其重要组成元素,其雨水包含屋面雨水、小区绿地雨水等。地区要根据各阶段降水情况与海绵城市理论,科学构建绿化屋顶、雨落管入渗设施、溢流装置等,科学存储并利用雨水资源。在此过程中,地区可以根据建筑物情况,在绿化屋顶的基础上,发挥其截留雨水的功能,有效存储雨水资源,科学设置雨落管入渗设施,有效下渗绿化屋顶无法容纳的雨水,再将多余的雨水排放到设置的雨水调蓄池中。如果调蓄池中雨水处于饱和状态,地区可以借助溢流装置,将多余的雨水资源排入建设的市政管网中,科学存储各阶段雨水资源的同时,提高水资源利用程度,比如,冲洗小区道路、灌溉小区树木,有效缓解日益加重的水资源问题。
  
  2.3 城市绿地系统和广场。
  
  在建设城市绿地系统和广场中,地区也可以将海绵城市理论作用其中,改善并美化城市环境。地区需要全面、深入分析自身水文因素,准确把握不同季节雨水资源量,科学建设绿地系统。如果雨水丰沛,在建设绿地系统中,地区要将重心放在渗透和调蓄雨水方面;如果雨水缺乏,地区要将重心放在雨水资源的科学存储以及优化利用方面;如果污染严重,地区要注重雨水的初期弃流、截污净化方面。在此基础上,地区不能再采用传统集中化建设模式,坚持“化整为零”原则,构建不同类型的小规模下凹绿地,再合理设置人工湿地等,优化景观设计,改善城市生态系统。此外,在建设城市广场中,地区要根据海绵城市理论,注重透水铺装,将雨水调蓄装置合理设置在铺装下层,要具有模块化特征,也可以直接设置下沉类型的雨水调蓄广场,动态控制雨水季节广场的综合径流,起到削峰、演峰等作用。
  
  3、结 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海绵城市理论应用实践尤为重要。在实践过程中,地区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客观分析自身日常降雨、年径流总量控制、污染等情况,将海绵城市里面巧妙应用到城市道路、建筑、绿地等建设中。以此,优化现代化城市建设,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吴丹洁,詹圣泽,李友华,涂满章,郑建阳,郭英远,彭海阳。中国特色海绵城市的新兴趋势与实践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6(01):79~97.
  [2]程鸿群,佘佳雪,姬睿,邱辉凌。基于群组评价的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 研 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24):42~47.
  [3]王岱霞,陈前虎,钱爱华。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困境及建议:基于国际比较的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02):176~182.

“海绵城市”的主要内容与实践

http://m.rjdtv.com/gongchenglunwen/4115.html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