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题目前后的接物词组分析

论文题目 2020-01-22 点击:

文章的标题要求显目,并能准确体现文章的内容,故而谓之“题目”.学界对新闻标题或公文标题中的动词有过一些探讨[1-4],对学术论文的标题也有一定的研究[5-7],但极少有人专门探讨学术论文标题首尾的动词,本文拟谈谈学术论文题目首尾的及物动词的含义、用法、附加色彩及其搭配对象,并对近义的动词作比较分析。这类动词很多,也很复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类。根据动词在标题中的位置,可分为“题头动词”,如《试论证据矛盾及矛盾分析法》《谈谈离子水的特征和功效》《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起头的动词;“题尾动词”,如《语言学概论》《破产撤销权研究》《环境会计论析》中收尾的动词;“题头题尾两用动词”,如《论人民民主专政》《矛盾论》《谈翻译批评标准的体系》《墨家教育成败谈》中起头、收尾的动词。根据主次关系,可分为正标题动词和副标题动词,如《也谈“不说”句---与李宗江先生商榷》中的“也谈”和“商榷”.本文拟从动词的含义来分类,大致分为7大类18小类,以下分别考察。      一、“研究、分析”类。      1.“研讨”类。这类动词主要有“研究”“研讨”“探讨”“探究”“探索”等,它们都是联合(并列)式(结构)的合成词,两个语素义近并列互补,带有正式、庄重的色彩。      “研究”的意思是钻研、探求事物的性质、规律等,它要求文章的内容丰富,篇幅较长,用于题尾---研究的对象(宾语)之后,如《破产撤销权研究》《侵占罪疑难问题研究》。这类结构根据吕叔湘的观点---“自动语态句里(动词谓语)的宾语到了被动语态句里就成了(动词谓语的)主语”[8],可以理解为被动式主谓结构,但句法主语(如“破产撤销 权”)其 实 是 句 法 谓 语 “研 究”的 逻 辑 宾语[9],下文的“……研讨(探究)”“……论”等标题同理。“研究”等动词的逻辑主语(施动者),就是论文的作者。习惯上“研究”不用于题头。      “研讨”(研究、讨论)和“探究”(探索、研究)一般用于研究对象之后,如《Web2.0时代OPAC发展研讨》《刑事诉讼文化研讨》《高校数字图书馆用户教育探究》《H&M跨界营销探究》。      “探讨”(探索、研讨)和“探索”(多方寻求答案,研究)之前常有介词“关于”或“对”引出探讨的对象,如《关于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探讨》《对国内外聚羧酸减水剂研究进展的探讨》《涿鹿之战探索》《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目的的理论探索》。      2.“论”类。这类动词主要有“论”“论述”“试论”“概论”“纵论”“漫论”“散论”“泛论”等,除“论述”是联合式合成词外,其他都是状中偏正式合成词(前一个语素修饰后一个语素)。      “论”的意思是探讨、研究,它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如《论衡》《伤寒论》)的传承。现代论文的内容丰富、篇幅较长,如《论持久战》《论“费尔泼赖”应该缓行》。如果“论”的对象是双音节词,“论”一般置于研究对象之后,如《矛盾论》《实践论》《资本论》。这是受古代三音节文题(《齐物论》《过秦论》《盐铁论》)的影响和“2+1”音步(如“皮鞋/厂、橄榄/油、电视/机”)的调节形成的。      如果“论”的对象是用六音节或四音节表述的,“论”一般也置于对象之后,如《广告语言表达论》《比较教育认识论》《舆论引导论》《行政知识论》等。这是汉语的“(2+2)+3”(七音节,如“布宜诺斯/艾尼斯”“柴米油盐/酱醋茶”)和“2+3”(五音节,如“阿尔/及利亚”“金木/水火土”)两种“自然音步”[10]调节的结果。      如果“论”涉及三个部分(分论点),那么,常用数词“三”与“论”构成双音节置于题尾,如《教育哲学三论》《楚国饮食文化三论》。      需注意的是,写学术论文拟题不要轻易使用“论”和“研究”,因为它给人感觉口气有点大,比如一个中学生、本科生写论文用“论”就显得有点不谦虚;其次,内容不丰富、篇幅不长(少于五千字)的论文不宜用“论”和“研究”拟题。      “论述”的意思与用法跟“论”相同,只是有时用介词引出论述的对象,如《论述商品房住宅户型设计》《汉代诸侯王墓论述》《关于C++运算符重载的论述》。      “试论”的意思是试着或尝试着探讨,用于题头不用于题尾,如《试论证据矛盾及矛盾分析法》《试论“VOq2q1”格式》。      “概论”的意思是概括地论述,一般用于学术着作的题目,用于题尾,如《美学概论》《语言学概论》等。“概要”“概述”用法相同。      “纵论”的意思是广泛地议论,其位置题头题尾不限,如《区域法治研究纵论》《纵论辽宁省葡萄产业的发展及对策》。      “漫论”的意思是“没有限制地,没有约束地,随意地”论述,带有谐趣的色彩,给人以思路开阔的感觉。其位置题头题尾不限,例如《漫论张恨水的小说创作》《巧姐漫论》。      “散论”(零散地论述)和“泛论”(广泛地或泛泛地论述)都给人头绪纷繁的感觉,要求“形散神聚”,用于题尾的多于题头,例如《秦汉徒刑散论》《散论陈独秀》《隋唐佛学思潮泛论》《泛论中亚构造与矿产》。      由于“散论”和“泛论”要求文章线索多,分论点复杂,材料丰富,因而要慎用,写作能力不强的人弄不好会放得开却收不拢,甚至游离中心论点(走题)。初学者不宜用它们拟题。      3.“分析”类。这类动词主要有“分析”“论析”“解析”“剖析”“研析”“探析”(均为联合式合成词),“试析”“例析”(偏 正式)及“探微”(动 宾式)等。      “分析”是指将事物、现象、概念分门别类,离析出本质及其内在的联系。一般用于题尾,如《中国商业银行薪酬激励机制分析》《护理核心能力的概念分析》。      “析”是“分析”的简缩,“析”带有书面语色彩,“分析”偏重口语色彩。“析”用于题头,不用于题尾,如《析广告设计“艺术”定位的成因》《析傅东华译〈飘〉中的归化翻译》。由于“析”字与汉语词音节的双音化趋势有悖,故而文题动词用“析”的不多。      “论析”的意思是讨论分析,带有浓郁的书面语色彩,一般用于题尾,如《环境会计论析》《“民生财政”论析》。      “试析”的意思是试着(尝试着)分析,与“试论”差不多,一般用于题头,如《试析英汉语篇逻辑连接的异同》《试析谐音双关法在商标词汉译中的运用》。      “解析”(解剖,解释分析)和“剖析”(辨析、分析)的位置题头题尾不限,如《解析阿列克西宪法权利适用的比例原则》《中国竹文化旅游资源解析》《剖析棉花价格之变化》《档案管理伦理剖析》。      “研析”(研究分析)和“探析”(探究分析)多用于题尾,如《德国外语教育政策研析》《李商隐无题诗研析》《企业知识网络探析》。      “例析”的意思是“以……为例分析(事理)”,一般用于题尾,如《录音、影像资料的CNMARC格式例析》《语篇语言学及语篇例析》。      “探微”的意思是探索微妙的事理,用于题尾不用于题头,如《广告英语高频动词用法探微》《语义网格探微》。      4.“谈说”类。这类动词主要有“谈”“谈谈”“漫谈”“杂谈”“说”等。      “谈”的本义是交谈、谈话,用于标题时相当于“笔谈”---以书面的形式发表学术见解,主要用于对象之前,有时用介词“从”引出言谈的角度,例如《谈翻译批评标准的体系》《从情报学角度谈知识地图的应用》《从利用者的视角谈〈档案法〉修改》。      如果置于题尾,一般要求“谈”的两个内容是相反相对的,如《仇兆鳌注杜得失谈》《墨家教育成败谈》《柳湘莲是非谈》《“义绝”取舍谈》。      “谈谈”是 “谈”的 重叠 式,其意义和 用法与“谈”相同,只是附加色彩不同:“谈”显得正式、庄重一点,“谈谈”显得谐趣、活泼、谦虚一点,含有试一下的意味,如《谈谈离子水的特征和功效》《谈谈汉语中的程度副词“很”》。“谈谈”不能用于题尾。      “漫谈”(偏正式)的意思和用法与“漫论”差不多,如《漫谈文学经典重译》,也有用于题尾的,如《零翻译漫谈》。      “杂谈”(偏正式)既是一种文体(如“教育杂谈”“新闻杂谈”),也是一种标题动词,作为后者,给人很随意的感觉,多用于题尾,如《画论杂谈》《三国酒事杂谈》。      “说”表示以书面的形式言说,是一种古代文体(如《师说》《爱莲说》)的传承,如《说“四字格”》《说北京人艺的风格》。“说”在三音节或五音节标题中可以后置,如《“腔音”说》《书境说》《“一分为二”说》,在四音节中后置就念不上口,如《“右文说”说》。      “摭谈”(联合式,两个语素有先后关系)的书面语色彩极浓,意思是搜集整理性质的论述,就是将前人有关的论述搜集整理在一起,更集中地阐述某一个问题[“摭”(zhí):拾取,摘取].“摭谈”多用于题尾,因深奥而不多见,如《宋人谑名摭谈》《摭谈戏曲的写意性》。      动补短语“说开去”和“谈起”要求其前面有介词“从”引出言说的起点,如《从文化传承说开去》《“间接侵权”辨:从“百度、雅虎案”说开去》《从TRIPS协议弹性条款谈起》《从develop的译法谈起(上)》。      二、“观察、思考”类。      5.“考察、观察”类。这类动词主要有“考察”“观察”“看”“观照”“面面观”等。      “观察”(联合式)在标题中的意思是仔细察看事物的现象、动向之后所作的分析、研究,一般用于题尾,如《人工流产后即时应用口服避孕药临床观察》《我国粮食安全的多维观察》。      “考察”(联合式)在标题中的意思是观察研究,有时指实地调查后所作的研究,一般用于题尾,如《德国大型会展中心建筑设计专题考察》《文化多样性及其生态考察》。      “观察”和“考察”的对象还可以是抽象的,如《禅宗文献带“子”称谓现象考察》《汉语里宾语代入现象之观察》。      “看”(观察)用于对象之前,要求有介词“从”引出“看”的角度,如《从生命权角度看死刑存废之争》《从电影片名看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观照”(联合式)的意思是“仔细观察,审视”,常用于题尾,它的前面常常交代“文化”“道德”“哲学”等“观照”的角度,例如《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道德观照》《论台湾新青春电影影像叙事的文化观照》《翻译研究“转向”现象的哲学观照》《网络传播研究的心理学观照》。      “面面观”(偏正式)的意思是从方方面面、立体地观察某个事物,它要求其前面出现观察的对象,只能用于题尾,如《杜甫寓居草堂时期诗歌面面观》《新型存储器发展面面观》。      6.“阅读、理解”类。这类动词主要有“读”“理解”“解说”“解释”“解读”.“解读”是新潮的说法,其他几个都是传统的说法,除“读”是单纯词外,其他都是联合式合成词。      “读”在标题中的意思是阅读了某本(篇)着作之后所产生的感想或心得,常用在所读着作名称之前,有时与动宾短语“有感”搭配,如《读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生火〉》《要尊重学术经典---读〈语言文字学辨伪集〉有感》。      “解读”(理解、分析)和“理解”在标题中的位置前后不限,只是“理解”常与疑问代词“如何”“怎样”搭配,有时用介词“对”引出理解的对象,如《知识产权本质的多维度解读》《解读严复“信达雅”》《合作原则与言语幽默的理解》《如何理解“地方特色”》《解释学:对理解的理解》。      “解说”用得不多,一般用于题尾,解说一些学术概念、术语等,有时用介词引出解说的对象,如《对图书馆基本属性的解说》《关于“和谐”意旨的解说》。      有时“解说”不是标题动词,而是研究的对象,如《解说:源起、概念、研究内容和方法》《解说:一种重要的遗产保护策略》《解说系统研究》中的“解说”.为了避免误解,可将第一个题目中的冒号改为助词“的”,第二题中的冒号改为判断动词“是”,第三个题目可改为《对“解说”的系统研究》。      “解释”之前一般交代解释的角度---某门学科,如《文化理性的语用学解释》《生态补偿的经济学解释》《风水模式的环境学解释》。      这类动词还包括下面几个小类:      “思考”一般用于题尾,多用介词“对”引出思考的对象,常与“观察”“理解”搭配,如《对中国城市社区服务发展方向的思考》《对弱势群体中犯罪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对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解与思考》。这种用在结构助词“的”(或“之”)后面,充当中心语的“思考”(观察/理解),因具有指称性而带有“动名词”的性质[11].“……的联想”“……的启示”以及《……之观察》《……的理解》《……的检讨与启示》等标题动词同理。      “反思”(偏正式)的意思是回头、反过来思考,“反思”的对象多是消极的,一般用于题尾,有时还与其他动词搭配,如《基于外语“磨蚀”的教育学反思》《“丰田召回事件”的浅析与反思》《合作学习在外语教学中的反思与启示》。      “感想”类文题常用的动词主要有“有感”“联想”和“想到”.“有感”(动宾式)表示做了某件有意义的事情或者阅读了某部着作之后产生了感想,常用于题尾,如《参观荷兰社区护理有感》《鼓动生理机能重在脾胃---读前贤医着有感》。如果用于题头须用介词“于”引出研究对象,如《有感于物 联 网 和 “智 慧 地 球 ”》《有 感 于 “学 术 腐败”》---这类标题可理解为动(中)补结构。      “联想”(联合式)表示阅读了某部着作或观察了某一事件之后所产生的想法,之前常有介词引出联想的缘由或内容,如《读〈启功日记〉的联想》《对“联想”企业并购事件的联想》《由徐渭笔墨的状态而产生的联想》《关于学术创新的联想》---这类标题的结构为定中偏正结构。      “想到”(动补式)常与“所”构成“所”字结构再组成“的”字短语---“所想到的”,常用于题尾,其前须有介词引出“想到”的事由或角度,如《极致叙事的当下意义---重读〈日光流年〉所想到的》《从全 球史观及其影响所想到的》《由〈红粉〉所想到的》。      7.“启示”类。这类动词主要有“启示”“启发”“启悟”“感悟”等,均为联合式合成词,表示做了某事之后获得的启示或感悟。      “启示”(启发开导,使有所领会)和“启发”(开导其心,使之领悟)前常有介词“对”引出获得启示(启发)的受益者,如《长尾理论对图书馆的启示》《美国批判性思维运动对大学素质教育的启发》《课例研究及其对我国校本教研的启发》。      “启悟”的意思是启发使其觉悟,书面语色彩极浓,常用于题尾,其前常有介词“对”引出“启悟”的受益者,例如《读陈法〈方孝孺论〉的启悟》《新制度主义对国家治理制度化的启悟》《〈伤寒论〉教学对临床的启悟》。      “感悟”的意思是受到某种事物的触动而有所领悟,位置题头题尾不限,如《感悟美国临床护理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动宾结构)、《“创作共用”许可协议感悟》(主谓结构)。      如果受数量词的修饰,“启示”“启发”“感悟”的词性将变为名词,如《新加坡医疗卫生体制的四点启示》《认知语言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几点启示》《民族梦嬗变的几点启发》《新加坡教育三点启发》《纪念辛亥革命百年的几点感悟》。      三、“谦虚”类。      8.“自谦”类。这类动词主要有“浅论”“浅谈”“浅析”“浅议”“刍议”等,均为状中偏正式合成词,表示自己的研究(论证、分析、见解、观点、结论等)比较肤浅。      “浅论”“浅谈”一般用于题头,如《浅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走出书斋---浅论移动阅读》《浅谈软件项目管理》《浅谈纤维混凝土》。      “浅析”和“浅议”既可用于题头也可用于题尾,如《浅析翻译目的论》《以色列民族政策浅析》《浅议大学生健商意识的培养》《农业清洁生产浅议》。      “刍议”意谓这只是自己不成熟的或浅陋的议论,相对深奥一点,不多见,常用于题尾,例如《汉语功能语法刍议》《刘基儒学思想刍议》。      9.“简略”类。这类动词主要有“略论”“简论”“简谈”“略谈”“小议”“说略”,除“说略”是动补短语外,均为状中偏正式合成词,它们都含有“简略(简要)地论述”的意思,文章的篇幅一般不长,也含有谦虚的色彩,意谓自己的研究是粗疏的、简略的,既可用于题头也可用于题尾,如《略论信息不对称》《不纯正数额犯略论》《简论计算机与网络词汇的翻译》《大学文化简论》《简谈绘画透视的含义及其名称》《金属腐蚀与防护简谈》《略谈宋陵神道石刻艺术》《PLC梯形图编程规则略谈》。      相比之下,含“小议”题目的文章内容更简单,篇幅更短小,如《小议谐音仿造词》《小议历史词死灰复燃》。      而“说略”只能用于题尾,如《语言模因说略》《中医“治未病”说略》。      10.“举例”类。主要有“举例”“举隅”(动宾式)和“例谈”(偏正式),意思是举一端为例,意在使人由部分(一端)而推知其他甚至全部,也含有谦虚的色彩,着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就发表过一篇题为《主谓谓语句举例》的文章(《中国语文》1986年第5期)。前两个动词只能用于题尾,如《方言本字举例》《巢县方言词语举隅》《国际公示语误译举隅》。“例谈”题头题尾不限,也可用于副标题,如《一校一品“品”出特色---铜山区学校体育“一校一品”例谈》《例谈教师如何做行动研究》。      四、“重复、综述”类。      11.“重复”类。有些论文标题中含有表示“重复”或“频率”义的副词,它们常常修饰动词,组合成“也谈”“也说”“再谈”“再论”“再议”等状中短语。“也谈”“也说”预设了某个话题别人已经谈(说)过,“再谈”“再议”“再论”预设了某个话题别人或自己已经谈(议/论)过,如《也谈“窑系”》《也说“就”和“才”》《再谈十月革命》《再论“空间句法”》《中医术语英译研究再论》《再议“实质蕴涵怪论”》《唐代市制再议》。      “也谈”“也说”和“再谈”不能用于题尾,“再论”“再议”可以。      “再探讨”“再考察”等一般用于题尾,如《价税制度改革再探讨》《风险与金融风险的经济学再考察》。      12.“综述”类。这类动词有“综述”“综论”“检讨”等。“综述”“综论”(偏正式)的意思是综合叙述,或作出总结或扼要的重述,是对某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并作出评价。一般用于题尾,如《软件产品线可变性建模技术系统综述》《公示语翻译研究综述》《秦汉时分纪时制综论》《综论土壤呼吸各组分区分方法》。      “检讨”(联合式)的意思是总结分析、研讨,有时与其他动词搭配,用于题尾,如《居住权问题检讨》《行政诉讼案件理论的发展与检讨》《香港九年义务教育的检讨与启示》。由于“检讨”还有另一个意思(找出缺点错误,做自我批评),最好换用“探讨”之类的动词。      五、“考源、补充”类。      13.“考源”类。这类动词主要有“探源”“溯源”“考”“考证”等。      “探源”和“溯源”是动宾式合成词,意思都是探求事物的源头,一般用于题尾,如《“灋”义探源》《“因山为陵”葬制探源》《意义进化论理论溯源》《“卦气”溯源》。      “考证”(联合式)的意思是用实物或资料论证说明,用于题尾,如《八系氏(吉刀)簋考证》《香榧品种起源考证》。      “考”的意思是推求、研究,一般用于题尾,如《夏代纪年考》《玉傩面考》。      14.“补充”类。这类动词主要有“补充”“补说”“补议”“补遗”(补充……的遗漏)等,除“补充”是联合式,其他均为动宾式合成词,均表示对某个问题的补充论证,文章的篇幅一般不长,用于题尾,如《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的新补充》《“X什么X”句式溯源补说》《“岭南学”补议》《〈唐刺史考全编〉补遗》。      “补充”有时用介词引出已经研究过的对象,如《对斯坦纳“阐释的运作”的补充》《关于洗衣机能效测试的补充及探讨》。      六、“辨析、比较”类。      15.辨析类。“辨”的意思是分别、分析、明察,由“辨”构成的标题动词有“辨析”、“考辨”(查考辨正)(联合式)、“辨正”(辨明是非,改正谬误)(动补式)、“正名”(辨正名称、名分,使名实相符)(动宾式)等,它们多用于题尾,如《“媒体审判”真伪辨》《〈古史辨〉辨名》《“唐地”考辨》《“悬泉浮屠简”辨正》。“正名”要求有介词引出对象,如《为“减少几倍”正名》。      “辨析”(联合式)常用来比较两个或几个不同事物的异同,一般用于题尾,如《义务、法律义务内涵再辨析》《口碑、口碑传播和口碑营销的辨析》。      16.比较类。“比较”和“对比”(联合式)表示将两种或几种事物的属性加以对照后得出结论,常用于题尾,有时与其他动词搭配,如《中外建筑能耗比较》《行政裁量概念的比较观察》《中美商业秘密保护制度比较研究》《中国汽车产业区域竞争力比较分析》《汉越语言中的常见副词对比研究》《北京话和福州话疑问语气词的对比分析》。      “区分”“区别”“鉴别”“辨别”(前一个为联合式、后三个为动宾式合成词),也表示将两种事物加以区分,一般用于题尾,如《Except与Exceptfor的用法区别》《加重构成与量刑规则的区分》《纵隔淋巴瘤与恶性胸腺瘤的影像鉴别》《现代汉语AA式叠音词、重叠词的联系与辨别》。      七、“兼谈、商榷”类

  17.“兼谈”类。这类动词主要有“兼谈”“兼论”“兼议”“兼析”,均为偏正式合成词,表示在探讨了主要论题后顺带探讨某个次要问题,只能用于副标题,如《论“个人信用权”---兼谈我国个人信用法制的构建》《论市民---兼论公民》《是是非非话 说GDP---兼 议 苏 州 模 式》《议 题 外 交 透视---兼析中国议题外交》。      从使用频率看,“兼谈”“兼论”用得多一些,“兼议”“兼析”用得少一些,因为前两个词义显得通俗一些。      18.“商榷”类。这类动词主要有“商讨”“商榷”“商兑”(均为联合式)和“质疑”(动宾式)。“商讨”的意思是以书面形式商量、讨论,标题中有时由介词引出商讨的对象,一般用于题尾,如《关于自然地带性数学模式之商讨》《对酸雨PH值界限的商讨》。      “商榷”的意思是商讨,含有浓郁的书面语色彩,用于副标题,“商榷”之前须有介词“与”引出“商榷”对象(某学者),如《也谈词语的临时意义(用法)与固定意义(用法)---与邹哲承先生商榷》《也谈“不说”句---与李宗江先生商榷》。      “商兑”的意思是商量斟酌,书面语色彩更浓,只能用于题尾,因深奥而不多见,如《中华版宋代笔记点校商兑》《田汉研究商兑》。      “质疑”的意思是对某个学术观点提出疑问,其位置题头题尾不限,有时用介词“对”引出质疑的问题,如《我国危险犯理论通说质疑》《质疑“直接利害关系人”制度》《对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质疑》。      有的“质疑”不是标题动词,而是论述的对象,如《质疑:新闻媒介不可或缺的品格》《质疑:有效历史教学的必由之路》中的“质疑”.为了避免误解,其中的冒号可改为判断动词“是”(乃/系)。      八、余论。      从听觉(语音层面)来观察,上述标题中的及物动词都是需要轻读的音节(但不是词缀或助词那样的轻声),而它们之后的对象宾语都是需要重读的音 节,而 重 读 音 节 常 常 是 需 要 凸 显 的 焦点[12]82,如《论持久战》中的“持久战”.它们前面的句法主语(被研究对象),由于是它们实际上支配的逻辑宾语,也是需要重读的部分(焦点信息),如《实践论》中的“实践”.总之,它们支配的被研究对象都是需要凸显的焦点信息,所谓好花也要绿叶衬,它们起到了“支助焦点”的作用。[12]66综上所述,学术论文题目中开头、结尾的及物动词各有其含义、用法、附加色彩以及搭配对象,作者须根据自己研究的内容以及篇幅的长短来选择动词,防止题目产生歧义甚至题不对文。

学术论文题目前后的接物词组分析

http://m.rjdtv.com/lunwentimu/2818.html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