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优化策略分析

服装设计论文 2019-06-08 点击:

摘 要:优秀的服装设计人才是服装生产的基础,加强对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优化研究,是提升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条件。 以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优化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优化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服装设计;课程优化策略

  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作为服装设计人才培养的阵地,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服装设计人才。 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命线,既是促进学生专业素质提升的基础,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动力。 因此,加强对服装设计专业课程的优化策略研究,既是提升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基础,也是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基础。 本研究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优化策略进行了分析,以期更好地提升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数量和招生规模的不断增加, 高职院校各个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如何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成为高职院校提高办学质量、 提升社会认可度的重要内容。 在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加大对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方法和课程评价方法的研究, 对提升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办学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通过不断地优化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 才能逐步提高该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为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加强对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策略的研究,是提升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效果,深化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的需要。有效的课程改革是促进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和规模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要想获得更好地发展,社会对其所培养人才的认可程度起着决定作用。 因此,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作为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经济的一个专业,加强对服装设计专业课程的优化,是深化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服装设计专业作为一门实践能力要求高的专业,在高职院校有着广泛的开展基础。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 通过课程设置的优化,提升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发展的水平,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所以在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优化的过程中, 加大对该专业课程实施、课程设计、课程评价的研究,是服装设计专业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
  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实践的主要参与者,是教与学的关系。 处理好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是提升教育效果的基础。在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目标是一致的。 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师既是学生学习服装设计知识的激发者和传授者,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学习效果的评价者。 在服装专业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相关知识, 需要教师不断地提升教学水平。 服装设计专业的实践性和创新性,要求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正确引导的前提下,提高学生服装设计学习的自主性。在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从课程实施的角度分析,教育的主体性是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能力发展的主要依据。作为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实施过程中交往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将学生的专业发展看成是最主要的培养目标,将学生作为一个平等主体。 这就需要教师在服装设计课程实施的过程中, 通过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关爱学生的专业成长,帮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服装设计学习中。 总之,只有处理好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这一关系,才能提高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有效性; 只有在践行平等、和谐、民主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才能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和课程设置。
  教学内容是教学形式的内在体现,教学形式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对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形式进行优化,能够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趣味性,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服装生产、营销、技术和管理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所以,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在服装设计专业实践中的工作能力,是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重点。在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既要加强对服装设计理论知识的教学,也要重视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服装设计能力是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重点,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借助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办学水平。在服装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提升服装设计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使教学内容更加地丰富和充实。 在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和技能练习的课程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学练结合、先学习再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 在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课程教学的动态调整,通过调整实现学生学习的连续性和层次性。通过对教学内容和评价方法的动态调整,帮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向主动探究知识的方向发展。
  在高职院校服装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服装设计实践能力的练习,是两个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教育过程。 服装设计专业基础知识是学生服装设计能力的基础,而学生服装设计能力最终体现在应用层面上,这两部分的有机结合,是实现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系统化的基础,是培养应用型、创新型服装设计人才的手段。要实现服装设计专业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融合,需要在教育的过程中,提升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为后期服装设计专业实习环节创造良好的条件。学校要加大服装设计专业基础理论教学和设计实践的科学分配,通过科学地安排基础理论知识和设计实践锻炼的形式、时间、周期等,来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发展实践能力的水平,实现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理论知识和设计能力的协调发展。
  实践和创新能力是人才发展的关键因素。服装设计对创新有着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落实社会对服装设计专业人才提出的要求,以提升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新性水平。实践证明, 创新型人才是企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服装设计生产企业在运转的过程中,聘用更多具有创新思维意识和动手能力的人才,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因此,在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过程中,要制定能够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实施方法,提高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练习水平和创新思维意识。
  当前,我国的各个企业处在发展的初步阶段,服装企业亦是如此, 开始从传统的模仿加工企业,向着自主化研发的方向发展,从品牌经营向着企业多元化方向发展。在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服装市场需求和潜力很大,服装企业的服装生产规模、市场覆盖面、服装销售渠道等都给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带来了广阔的就业市场。服装设计专业开始向着技术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的方向发展。 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通过计算机技术、数控技术的使用,提高了服装设计工作的科技含量。 服装设计科技含量的提升,使得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要加大对学生专业技能、电脑操作等相关技能的培养。 同时,随着服装市场的潜力凸显,市场对服装营销管理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可以以此为契机,开设服装营销管理等课程,丰富学生的能力构成,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服装作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生活环境下,服装能表现出特殊的民族性。 在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民族优秀文化的教育,提高学生了解和使用民族优秀文化元素的水平。民族的特色是服装设计创造性的体现。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材和教学的内容更要重视民族性,因为民族文化中同样能够产生出优秀的服装设计成果。民族文化作为某一个民族人类文明的外在表现,是文化的一种拓展和演变。所以在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内容选定的过程中,既要重视设计元素的民族性也要重视设计元素的世界性,两个方面的并重是提升服装设计效果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改革和优化的过程中, 要以发展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设计发现能力、问题分析能力为目标。学校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服装展览会、服装设计大赛、服装高端作品的交流等活动。 有条件的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国外的顶级服装展示会, 提高学生对世界服装设计潮流的认识, 使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朝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尤志华.服装设计与解构主义[J].美术大观,2007(07).
  [2]刘娜.从“安特卫普六人组”看“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12).
  [3]马红宾.服装设计中的解构主义[J].美与时代(上半月),2008 (03).
  [4]刘娜.比利时设计师与后现代解构主义服装设计[J].饰,2008 (01).

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优化策略分析

http://m.rjdtv.com/yishulunwen/78.html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