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经济逻辑学;和谐社会;思维基石;理性作用;工具作用;制导作用
一、经济逻辑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经济逻辑学是目前国内外逻辑学界和经济理论研究界所关注与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和前沿课题。目前对它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一是经济科学逻辑观,认为它应该按照科学逻辑的体系来进行构建;二是经济博弈逻辑观,认为经济活动就是博弈活动,因而经济逻辑应该是博弈逻辑;三是经济语用逻辑观,认为经济活动和经济理论研究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进行的,经济逻辑应该根据情境的变化而总结其规律,所以它应从语用学的维度来构建其体系;四是经济共生逻辑观,认为经济活动是一种双方相辅相成、共生共赢的活动,因而经济逻辑应该按照这一规律来进行思维上的概括和总结;五是综合逻辑观,即大逻辑观,认为尽管前述看法都是对的,但不全面,需要相互补充和完善。
我们综其优点形成了以下的新概念:经济逻辑学是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它也是一个包容了众多逻辑学分支的广义行动模态逻辑系统。这个庞大的模态逻辑系统,不是简单地借用、套用或拼凑在一起,而是从认识论逻辑(演绎、归纳和类比逻辑)、博弈逻辑、语用逻辑等多种视野,直逼经济活动和经济研究中的各个环节及有关方面,全面、科学地总结其思维特征、思维规律、思维方法和思维模式,而形成的一个全新的有机系统。经济逻辑学目前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一是经济整体性逻辑论,主要包括不规范模态确定性逻辑、规范模态层次性逻辑和对峙模态论证性逻辑;二是经济问题逻辑论,主要包括经济问题的逻辑、经济问题的发现逻辑和经济问题的检验逻辑;三是经济信息逻辑论,主要包括经济信息的逻辑结构、经济信息的优先逻辑和经济信息的检证归纳逻辑;四是经济推理论,主要包括经济推理的概念和特征、经济推理的有效性和经济推理的类型;五是经济语用逻辑论,主要包括经济情境论(群体情境与个体情境)、经济情境与决策的有效性、经济逻辑系统的有效性和经济过程中的有效沟通论;六是经济预测逻辑论,主要包括经济预测的模态性、经济预测的假说形式和经济预测的检证逻辑;七是博弈决策逻辑论,主要包括经济博弈中的科学决策风险决策逻辑;八是经济规范逻辑论,主要包括经济规范的模态结构、经济规范模态推理和实质制裁与逻辑制裁;九是经济富集逻辑论,主要包括经济活动中的优势富集与劣势富集的思维特征与规律、先机效应、避劣思维方法;十是经济学研究的逻辑,主要包括经济学的对象逻辑、经济学的思想逻辑和经济学的发展逻辑;十一是经济逻辑学的前景与展望,主要包括经济逻辑学与行为科学方法论、经济逻辑学与创造性思维、经济逻辑学与价值逻辑、经济逻辑学与知识经济。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经济逻辑学的研究涉及面广,从实际的经济活动到理论的经济学研究,从实体经济到虚拟经济(证券、金融、期货交易等),从常规的确定性情景的经济活动到不确定的风险情景下的经济决策活动,情况复杂,难度大。例如,经济博弈决策逻辑研究。它从决策者所处的决策情境、价值目标、决策的任务空间、决策的任务的内部特征,从风险感知与风险选择到风险认知策略的搜索,从风险情境到决策者的各种各样的心理结构特征,不仅研究理性的风险博弈决策,也研究非理性的风险博弈决策过程中的逻辑思维规则、程序与规律。
综观这20多年的经济逻辑研究,经济逻辑这一新的应用逻辑领域,虽然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方向正在明确,水平正在提高,正在由套用某一逻辑体系、简单对号(逻辑原理加经济例子)的初级研究阶段,向总结研究经济活动和经济理论研究中的思维特征、规律及方法的高级阶段转化。但是,迄今为止,这种转化仍相当艰难。有些研究已达到相当水平,但意见分歧,各抒己见,而且还只是初步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因而,目前的经济逻辑研究还无法将其提升到现代应用逻辑的部门逻辑的高度,就是说,目前的经济逻辑研究还远远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我们必须告别“经济逻辑”的传统设构,直逼经济活动和经济学研究中的推理形式结构、知识创新和价值创造的链条和环节,为建构适应其需要,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开展经济活动和经济理论研究的“经济逻辑”而努力。如果逻辑学不联系社会经济发展中人们的利益分配机制、人们的活动方式、人们的关系准则和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的经济生活样式、社会的发展动力等实际,不去总结其中的思维特点及规律,不能回答其中的推理、论证及思维方法等问题,逻辑学就会变得毫无生机了。
经济逻辑学研究的难点相当多,当前应尝试突破以下主要难题和重点问题:
(一)经济逻辑的对象与性质。从大的宏观角度来看,如前所述,有几种不同的经济逻辑观,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经济逻辑的对象与性质,需要我们通过百家争鸣,来达到较为科学的共识。另外,还可以从其他角度,例如从行动逻辑的视角,从常规情境与风险情境的区分开始,将经济活动与经济学研究纳入语用学与语用逻辑的视野;从知识创新的视角将经济逻辑定位于知识创新的逻辑;从价值创造的视角将经济逻辑定位为经济价值创新的逻辑等。通过定位对经济逻辑的分支领域进行新的分类与界定,以使经济逻辑作为部门逻辑学获得更新的知识合法性辩护与判准。
(二)经济与逻辑的切入点的选取问题。作为对象领域的经济是复杂纷繁的,而作为工具理论的逻辑精深广博,如何选好二者的切入的界面,也是一个要突破的难点。
(三)经济逻辑研究中科学性与实用性的结合问题。理论要能指导实践,经济逻辑要能指导经济活动和经济学研究。如何结合?如何指导?
二、经济逻辑学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产物马克思指出,人的存在形态变化是与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的。经济活动是人类的最基本的活动,经济利益是人类存在的最基本的利益,经济关系是人类存在的最基本的关系,经济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矛盾,经济科学是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科学。经济逻辑学是以经济科学提供的规律性认识为基础进行概括和总结,从而得出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经济逻辑学的思想早已存在并发展着,只是不系统,没有形成一门科学。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人类思维的发展,迫切需要也有可能发掘、整理、开发“经济逻辑学”这一思维工具。所以说,经济逻辑学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产物。
就中国本土视野来看,对经济逻辑学的研究发端于春秋战国时代。例如,墨辩逻辑,它是墨子及其弟子们,科学地总结了当时领先世界的中国经济活动中,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手工业者阶层的经济思维特点、经济思维规律而形成的逻辑。可以说,墨辩是中国最早的经济逻辑。它的辩学不仅可以说是认识的2“逻辑”,是论辩的“逻辑”,而且还可以说是经济活动的“行动逻辑”(或是关于经济活动言语行为的“语用逻辑”)。显然,在墨家看来,论辩的目的是致胜求当,论辩的价值功能就是“处利害,决嫌疑”。其承载辩学的文本是《大取》、《小取》。所谓《大取》、《小取》的“取”即趋利避害,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取”是行为之“取”,以动机与效果统一的行为,去“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家辩学就在于,它是关于“取”的“经济行动逻辑”。故而,墨家的推理(“推”)不仅是形式逻辑的推理(它偏向归纳与类比推理),而且还具有不可否认的行动性、经济性(价值性)、合理性、正当性或妥当性要求。因为墨家的价值观(“节用”、“非乐”以及对“利”、“害”的辨别、选择、取舍),是站在人民群众利益的立场上而产生的,主张通过“兼相爱,交相利”的交往行为,去实现“兴天下之利”的大众方针,认为那些为没有必要的目标,耗费高昂的资源是“非理”。因此,我们不难看到,墨家的“经济逻辑”思想已经自然地体现着———合理地利用资源的理性重要特征。这样的理性不再是单一的理性观,它是包含着价值的合理性、优化性和妥当性等多样性统一的有效性诉求。墨辩这种经济逻辑学,在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们进行政治、经济活动时,明是非、审治乱、明同异、察名实、处利害、决嫌疑的必要的思维工具。这不也正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维基础吗?
战国时代的《孙子兵法》,表面上看是讲打仗的方法、策略,但是战争、军事与经济不仅二者关系密不可分,而且其思维基础、思维方法也是完全相通的。《孙子兵法》中的决策论(博弈论)思想,很显然,就是经济逻辑学中的博弈逻辑思想的萌芽。正如美国管理学者明确指出的:“在两千年以前,中国的军事就已经开始运用博弈论的基本原理了。”为什么现在要把经济逻辑学明确地、单独地提出来呢?一个具有个性的理由,就是我们曾一度在把逻辑学同社会政治、数学或语言密切联系起来的同时,却把本应密切联系在一起的逻辑学同经济疏远了,形成了一般逻辑学掩盖了经济逻辑学,以逻辑学共性抹杀经济逻辑学个性的现象,使人们感受不到经济逻辑学的存在,以至于人们在经济活动及经济学研究中,不能自觉地运用逻辑学工具趋利避害,取得成功。另一个具有个性的理由是,我国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在全球化的经济活动中,人们有许多思维经验,需要我们从经济逻辑的高度去加以总结;同时人们也还存在着许多思维误区,迫切要求经济逻辑学对这些问题给予回答。时代在呼唤经济逻辑学发挥作用。
正因为经济逻辑学适应了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逻辑学中的许多分支,已成为目前国际学术界的热门研究课题,并且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世界着名学者约翰·纳什,就是以博弈论(博弈逻辑)研究的卓越贡献而荣获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5年美国的奥曼与谢林两位学者又以博弈论(博弈逻辑)研究和应用的非凡成就再次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显然是经济逻辑学的伟大胜利!我们对经济逻辑的认识也有个过程。我们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系统地有组织地研究经济逻辑的。当时,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国策。它一方面使我们的逻辑学研究解放思想,从书斋里走出来,放开眼界看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经济建设的现代化实际,能够敢想敢干了;另一方面,随着放开搞活,经济的起步、腾飞,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维异常活跃,产生出许多新经验,也提出了许多新问题,迫切需要我们逻辑工作者从思维的高度,去总结,去提高,去解释,从而为人们进行经济创新活动提供新的思维工具。于是在全国掀起了一个学逻辑、用逻辑和研究逻辑的热潮。我们并在1983年成立了全国经济逻辑研究会,开始系统地有组织地研究经济逻辑中的问题, 20多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历史证明,任何逻辑学都是时代信仰的理性辩护与支持的最强有力的工具。经济逻辑学是人类社会经济高度发达而必然产生的思维成果,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经济逻辑学的理性辩护与支持。经济逻辑学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经济活动和经济理论研究的思维实际,探寻其特征、规律以及逻辑形式结构和逻辑方法,给出其合理性形式化(或非形式化)论证及系统化的逻辑建构。它既为逻辑学这个人类文化宝库增添瑰宝,又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思维基石。
三、经济逻辑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维基石经济逻辑学是逻辑学与经济学的高层次结合,是以人类社会的经济一般为对象,对人类的经济活动、经济矛盾、经济规律、经济理论进行逻辑学分析、概括和总结,得出的关于人类社会经济思维发展规律性的认识,并为人类提供出认识经济现象、经济活动、经济矛盾、经济规律的思维工具和思维方法。从一定意义上说,经济科学是实证性科学,经济逻辑学是规范性科学,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
经济逻辑学要着重研究的问题是:经济活动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着的具有普遍性的推理、论证的形式结构、特征、规律及方法;经济活动中所包含着的经济主体与自然、社会等客体的各种必然联系和关系;人类与自然、经济活动与经济制度、经济活动的效率与公平等的理性思维特征、规律与方法等。通过这种研究,进一步把经济活动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紧密地联接在一起,弄清经济活动及社会发展中人类的推理能力的原理和作用、观念的性质等。经济逻辑学是人们经济活动的思维基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理性作用。经济逻辑学帮助人们在经济活动中锤炼理性思维。经济活动中往往掺杂许多感性因素、偶然因素,经济逻辑思维帮助排除这些干扰,以把握其本质、因果关系、规律,使思维具有深刻性、独特性和新颖性。
理性原则,既是现代社会中指导个体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体现个体的人与作为整体的人即社会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协调的重要标准,更是作为个体的人和作为整体的人即社会对自然和环境责任的体现。和谐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指的是人与人互相尊重、互相友爱、互相促进,因此,在这种人际交往的要求中,理性更是不可或缺的。人与社会的和谐,体现为个体的人在参与经济、政治等各种活动过程中对自己准确定位,主动承担对社会的责任。理性诚信,是个体的人对社会的责任的集中体现,他所获得的经济上的利益、政治上的地位则是社会对于他的一种回报。首先,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构成的经济活动中,无一不渗透着理性的气息。市场经济更被形象地称为理性信用经济,它的一切活动都是建立在参与者理性信用的基础之上的。同样,政治活动如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也离不开管理者与被管理对象之间的理性诚实信用。只有作为代理人的管理者保持对管理对象的理性忠诚守信,才能更好地为被管理者服务;也只有管理对象本着对管理者的理性诚实信用,行政管理活动才能有效地实施和发挥作用。和谐社会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政治文明的内容包括民主政治、依法行政、消除腐败等,其中都渗透着对政治活动参与者之间的理性诚信要求。
人的行动决定于思维角度。人对了,世界就对了。就是说,人的思维正确了,行动就会正确,效果就必然好,就会和社会与自然保持和谐发展的关系。有一个“拼地图”的故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一天早晨,一个牧师正在准备第二天的讲道词。太太出去买东西了,小儿子约翰哭着嚷着要去迪斯尼乐园。为了转移儿子的注意力,牧师将一幅色彩缤纷的世界地图撕成许多小碎片对儿子说:“小约翰,你如果能把这张世界地图拼起来,我就带你去迪斯尼乐园。”牧师以为这件事会使约翰花费大半个上午的时间,但不到1 0分钟小约翰便拼好了。每一片碎纸片都整整齐齐地排列在一起,整张世界地图又恢复了原状。牧师很吃惊,问道:“孩子,你怎么拼得这么快?”小约翰回答:“很简单呀!地图的另一面是一个人的照片,我先把这个人的照片拼到一块,然后再把它翻过来。我想,如果这个人拼对了,那么,这张世界地图也该是对的。”牧师高兴地笑了起来,决定马上带儿子去迪斯尼乐园,因为儿子给了他明天讲道的题目:人对了,世界就对了。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建立在人与人的和谐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之上的更高要求,是我们对理想社会更高层次的诉求。长久以来,人类为了自身和社会的发展,忽略了自然和环境的承受能力,许多发展是通过掠夺自然来实现的。我们在强调人际之间和对社会的理性诚实守信时,往往忽略了对自然规律的理性忠诚信用。人一乱世界必乱。在付出了巨大的自然和环境的代价后,我们才逐渐意识到,这种发展是不能持久的。和谐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必然要求对自然和环境的理性诚信,这种理性诚信体现在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保护,以及人对生活在大自然中的物种的保护。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工具作用。经济逻辑学为新的经济实践活动提供新的工具,指导我们不断创新,不断地向思维实践学习,去吸取思维的营养,去发现新的规律,取得新的成果。这对于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益化、经济管理的效率化、经济决策的科学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经济逻辑学有助于建立人类经济行为的预测和决策模式。这是因为人类经济行为,无论是常规的经济活动,还是高风险的经济活动,都是互相联系的、有规律的。经济逻辑学研究经济活动思维和经济理论研究思维的全过程,经济活动和经济理论研究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有逻辑在起作用,利用这种逻4辑就可以把握其规律,建立准确预测、科学决策的模式。例如,在高风险的经济领域(金融业、证券、风险投资基金管理等),我们对这些领域的风险决策与风险管理的机制、机理、过程及规律进行有效研究,总结概括出风险决策的逻辑,管理决策者就可以借助这些逻辑,提高管理和决策的预见性、前瞻性、主动性、应变性、创新性,对风险度的评估与判断就会更加合理、更加正确。毛泽东曾说:一个人怎么样,看他的过去就知道他的现在,看他的过去和现在就知道他的将来。经济活动也是这样,过去、现在和将来是有规律可循的,决策者既立足于过去和现在,同时又使用一种逻辑结构,把它同将来联系起来,就能达到对将来进行预测的目的。
经济逻辑学是经济创新的工具。经济逻辑学既是经济创新思考的必要规范,也是经济创新思考的必要工具和技术手段,甚至为经济创新思考指明路径,或提供策略。经济逻辑学所揭示的思维规律及思维方法,使人在经济活动中更善于发现问题,并善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善于建立经济活动的各因素之间的新的联系,从而引发新的思路,推出新知。
(三)制导作用。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宏伟的目标,需要我们长期艰苦奋斗,其中,需要我们慎重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复杂纷繁;需要我们正确处理的关系,盘根错节。这就要求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用一种高效的强有力的思维工具来帮助我们解决这些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正确处理这些错综的关系,把握住前进的方向。经济逻辑学就是这种不可替代的思维工具。一方面,它教给经济人正确思维的艺术,使人更善于利用各种知识或综合他人的意见、建议、思维来分析思考,拓宽思路,使我们视野更宽阔,前进方向更明确。另一方面经济逻辑学最能锻造批判性思维,是揭露谬误的利器。它帮助人们结合经济背景,来客观地、准确地分析、审视、观察极为丰富的经济现象和复杂的问题,识别正误,使我们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继续坚持一元与多元相统一的大逻辑观和大科学观、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统一的新理性观、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统一的新文化观和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平等观,以我们自己的理念与思路去收集资料,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将前人的智慧与艺术,纳入我们致力于整合性重构的新视野之中,从现代经济活动和经济学研究的实际出发,提升、抽绎出其一般的思维结构、规律与方法,力求进一步地发前人之未发,言述我们对“e时代”经济创新的新体验,以回应风险时代给我们带来的全新挑战,这样构建的经济逻辑学,一定会更加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一定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瞿麦生.寻求超越点击经济逻辑[M].香港:东西文化事业公司出版, 2004.
[2]〔美〕霍奇·科隆特·冈特.管理决策[M].吴宏,译.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3: 116.
[3]专家研讨流通产业与贸易经济学科发展[N].光明日报, 2005-10-07(2).
http://m.rjdtv.com/zhexuelunwen/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