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语文教学论文 2020-04-21 点击:

  传统文化是具有一定价值、被传播的感情、物质、内心的产物,是影响人们思考模式、价值理念、审美观念、伦理道德的意识形态和物质文化实体。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适当地引入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这样,不仅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对目前中职语文教学的融合与建构,它适应当前中职语文教学的目标,即提升中职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在传统文化内容的熏陶下,学生对美的体验以及在生命价值、道德等方面都有深刻的体会。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目的性、有预设性的教学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中职生对传统文化产生认同。因此,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适当引入传统文化成为中职教师探究的问题,本文将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加以研究和探索。
  
  一、创设情境,体验传统文化精髓
  
  个体心理通常产生于建构、引导和支持认知过程的氛围当中,认知过程的根本是由认知情境所决定的,情境是所有认知活动的基础。情境认知理论关注情境的有效性,有助于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营造思考问题的氛围,通过与氛围的互动去建立个体意义的学习环境,使其在一定的情境中体验传统文化精髓。因此,从实际教学情形出发,根据教学要求创设与实际教学相关的教学情境或是营造一定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兴趣,是引入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借助语言的叙述、想象、运用多媒体等。
  
  如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过程中,笔者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述,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雄伟磅礴的气势显现出来,将文字转化为一幅幅形象、生动的画面,通过想象和联想,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体验诗歌无拘无束、自由乐观的意境,同时在这一意境中感受作者旷达的情感态度。“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将意境用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以更为直观地体验这种乐观旷达、无拘无束的情感精髓。如《采薇》体现出普通士兵在背井离乡、征战远方的岁月中的艰苦生活和情感的伤痛,教师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微课等多媒体手段重现文章情境,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体会士兵为抵御外族侵略,背井离乡,久久不能回家而产生的悲痛、厌战以及对外族的憎恶。笔者将这一情景用图片、动画、背景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展示出来,学生融情于景,最终达到体验的目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体验传统文化精髓,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重现当时的情景,让学生形成比较直观且全面的感受,从而能够充分感知和想象作品所蕴含的感情,体验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
  
  二、主题学习,认识传统文化思想
  
  运用主题学习的方式,有助于学生整合零碎的知识点形成比较规律的知识,使学生对诗人及其作品有系统、全面的认识。以学习唐诗的主题教学策略为例,高教版中职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唐代诗人李白和白居易的作品,即《将进酒》和《琵琶行》,学完之后,学生对唐代诗人的认识是肤浅而零碎的,教师可以通过对唐诗的主题学习,使学生对唐代两位诗人有全面、深刻的认识。
  
  一方面,要准确地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离不开对作者的生平、所处时代背景的了解,即“知人论世”.“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经历、思想情感及写作目的等;“论世”就是要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李白和白居易虽都身处唐代,经历却大不相同。在学习这两首古诗时,只有对作者的生平、经历、情感、时代背景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准确了解这两首古诗中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对诗歌所表达的意境、情感的体验离不开对语言的理解和揣摩,通过语言的欣赏可以得知这两首古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与内涵。如《将进酒》中对“斗酒十千”“五花马,千金裘”等的赏析,《琵琶行》中对“大珠小珠落玉盘”等句修辞的体会以及对“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深刻理解。不管是《将进酒》还是《琵琶行》,都体现出诗人对远大理想和抱负的执着和艰辛的追求,以及诗人寂寞、凄凉的思想感情。
  
  三、开展诵读,品味传统文化魅力
  
  “诗有三体:有技巧、有骨气、有精髓,以声律为技巧,以意象为骨气,以意格为精髓。”那么,学习传统文化尤其是古典诗歌就要从这“三体”着手,即从声律、意象、意格三个角度,感受古典诗歌魅力,运用诵读的教学方法。从古代开始,诵读就已成为中国语文教学中语言和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在拥有上千年历史的中华传统文化教学中,以诵读的方式将经典的诗词歌赋言传身教,通过具有特色的诵读,传递教师的体会,启发学生的思维,这是经过历史证明最有效的语文教学方式。体验式学习是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去建构知识从而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
  
  以李白《将进酒》的诵读教学为例,这首劝酒诗篇幅不长,但全诗大起大落,气势磅礴,情感豪迈,句式简单明了,感情跌宕起伏,丰富多变。这首诗的教学以诵读体验为主,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体会作者豪放而又愤慨的感情。从诗歌的韵律、节奏、平仄着手,诗歌节奏丰富多变,形式以七言为主,加之三、五、十言诗句,参差有序,可在重复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本诗通过齐整对仗的句式、铿锵有力的韵律体现出波澜壮阔的诗情,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要以“忽然迸发,一泻千里”的诗歌腔调表达出诗人豪迈激愤的思想感情。诗中所涉及的意象也可以在重复诵读中感受意蕴美感。不论是“黄河之水”还是“青丝白发”,都包含着丰富的意义,通过反复诵读,可以体会豪迈壮阔的气势,青丝白发朝暮而成的愤慨扑面而来。同时,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意境、掌握诗歌内在思想情感。全篇诗情跌宕起伏,基调豪放,但思想感情却非常复杂,既有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又有壮志难酬的自暴自弃,看似消极怠慢,实际是借酒消愁,表现出对贵族和王权的蔑视,也表露出了及时行乐的思想情感。通过《将进酒》的体验诵读教学,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品味诗人所表达的豪放又愤慨的复杂情感。同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古典文学中声律、意象、意格的魅力所在。通过诵读的方式,能够使学生深刻领悟作品的思想感情精髓和韵味魅力,在交流、体会和理解中获得深刻体会,最终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总而言之,通过类型丰富的教学手段,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传统文化教学,不仅能提升教学质量,还能调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发扬民族精神。职业教育的最终任务是培养具有职业知识和拥有民族精神的中华民族后代,中职学生在学习职业技能的同时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而这也是学习传统文化的真正价值所在。通过多种类型和方式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刻掌握传统文化精髓,对传统文化有更加直接的感受,从而更好地发扬传统文化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梁振桂.试论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底蕴的培养[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2]陈淑梅.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J].焦作大学学报,2008(3).
  [3]李佩英.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弘扬传统文化[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6).

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http://m.rjdtv.com/jiaoyulunwen/3897.html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