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建筑史中的异类 平民智慧的结晶

建筑史论文 2020-02-02 点击:

摘要:本文从哥特式建筑的得名和起源出发,介绍了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建筑结构演变、艺术创新性。哥特式建筑是市民文化的产物,凝聚了人民的智慧,是平民化和世俗化的建筑。本文通过对哥特式建筑的分析,欣赏和学习这种具有生命力的建筑表现形式。      关键词:哥特式建筑;天主教;巴黎圣母院      哥特式建筑起源于12世纪的法国,代表建筑主见于天主教教堂。“哥特式”的概念来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史家瓦萨利,他认为“哥特式”艺术是哥特人野蛮的创作,然而,这是他为了为文艺复兴造势的偏见。随着思想的开放和审美的包容,哥特式建筑被人们接受,并因其独特的结构形式和装饰风格,在西方建筑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一、产生背景      西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被当时文化落后的一些北方蛮族占领,形成了众多分散的封建制小王国。蛮族由于对宗教的偏执狂热,并在排除异端、博取神恩的旗帜下加速排斥古典文化,曾经的人文思想被抛弃。教会权利的膨胀,导致人们的思想禁闭,曾经辉煌的古罗马建筑逐渐被腐蚀。      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由天主教士兵组成的十字军的东征,重新将古典文化输回西欧的管道。文化的启蒙让人们不再满足于粗陋愚昧的生活状态。经济的进步推动建筑技术的革新,脚手架和起重器的技术提升、圆花窗技术的发展,使建筑的高度的限制更为宽泛,艺术风格更具特色。      市民文化的兴起也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宗教建筑的发展,教堂为了容纳更多信徒,原先的罗马风建筑空间无法满足要求,于是诞生了哥特式建筑风格。      二、哥特式建筑的特点      建筑外观富有灵动和锋利之感,摆脱了罗马建筑厚重阴暗的外观,显得空灵轻快。于此同时,人们用建筑来表达理想和愿望,他们向往天国的浪漫生活,渴望与上帝接近,他们将教堂建得极高,造成一种向上升华、天国无限的神秘幻觉。就如夏尔。莫里斯形容的那样:大教堂要凌空飞去了。      三、哥特式建筑的结构形式      1、十字平面:哥特式建筑继承了罗马式建筑的十字平面,不过相比之下,哥特式教堂的后殿空间扩大,横厅的长度缩短。      2、尖形拱门:哥特式教堂普遍设有三面尖形拱门作为主入口。拱门向内层层凹去,形成透视,避免了人们通过厚重墙壁时的不安感。门上雕刻取材于《圣经》中的雕塑,有些拱门上方会有雕刻着人物、卷叶、十字架的山形墙。      3、尖肋拱顶:尖肋拱顶相比罗马式建筑的圆筒拱顶,提升了建筑的高度和空间跨度,并形成垂直向上的视觉效果。通过力的传递,将推力作用于拱底石上,减轻了侧推力,并且尖肋拱顶可以迎合多种形状的空间。随着哥特建筑风格的发展,形成四分、六分、星状尖肋拱顶。      4、飞扶壁:飞扶壁位于建筑外部,用来分解主墙体承重的辅助设施。由侧厅外面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拱脚的侧推力。建筑原理相当于站立的人为稳定重心而将双腿分开。飞扶壁是能够在教堂墙壁上开凿大面积的玻璃彩花窗的重要因素,是哥特式建筑的翅膀。      5、玻璃彩花窗:天主教有“上帝之光”的说法,于是人们向往阳光。细长的窗户被称为“柳叶窗”,代表一切得救的灵魂,圆形的被称为“玫瑰窗”,代表极乐的灵魂。彩窗由石制花饰镶嵌彩色玻璃制成,以红色和蓝色为主,蓝色象征天国,红色象征基督的鲜血,上面绘有《圣经》故事或者教堂的建筑师等,它们如一面面绚丽的幻灯片,向不识字的民众传播教义。      6、装饰和细节:柱头装饰多为卷叶饰,朴素精美。14世纪至16世纪,法国哥特式建筑流行一种火焰式装饰,柔美的线条灵动而妩媚。建筑中的人物雕塑也不再堆砌于柱顶,而是遍布教堂的各个角落,神态安详温和。但是由于建筑师设计思维的懒散或者心态虚荣,不乏存在建筑结构被过度使用,装饰繁琐的现象,导致建筑结构紊乱或者设计空洞,而后期的火焰式装饰也较为繁琐和累赘,使神圣的教堂变得庸俗。      四、案例分析:      巴黎圣母院建造于1163年至1250年之间,位于法国巴黎的塞纳河畔,它的建造几乎应用了当时所有的先进技术,建筑理念也有了飞跃。      建筑平面简洁,十字型翼部不突出,礼拜堂构成了一条连续的带状,强化了开阔、连贯的整体空间的感觉。圣母院的飞扶壁是哥特式建筑的典范,在外部跨出50英尺,把屋顶和拱顶的横向挤压力转移到外部的柱上。正是由于飞扶壁的使用,墙壁的压力被大大削弱,使上层可以开辟大量天窗,为建筑内部提供更多光线。教堂西立面中部和横厅南北山墙上的巨大辐射式玫瑰窗也是传世佳作。      教堂的西立面如一个垂立的马蹄,横竖比例为黄金比例。三个内凹拱形门洞,上面雕刻着宗教浮雕,左边的圣母门最为精美,右边为圣安娜门,中央的大门的雕刻为“末日审判”的内容。一条华美的白色雕花栏杆走廊连接南北两座高达69米的钟塔。钟塔后方的尖塔为19世纪增建,高达90米,然而位于建筑的西侧并不能被发觉,这也是巴黎圣母院建筑设计的精妙之处。      建筑装饰风格表现为严肃庄严,凭借着精湛的建筑技术和庄严、精美的装饰,成为绽放于塞纳河畔的一朵奇葩,并将世代吐露芬芳。      五、总结      哥特式建筑虽然外观尖峭、阴郁,但是建筑的装饰和细节却含蓄优雅,重视人们的心理,满足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精神需求,而这种心理因素却是几个世纪以来被一直忽略的。哥特式建筑群众的力量和人民的智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装饰过度的现象,以及刻意夸张建筑外观的野蛮手法,但是这也并不影响它成为整个建筑史长河中一颗璀璨之星。它精湛的建筑结构,结构与空间的融合,装饰与建筑的整体性,对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大师们都产生了影响,例如安东尼·高迪,菲利普·约翰逊。哥特式建筑风格的诞生的一个奇迹,它将承载着一段段传奇永远伫立在那里。     参考文献:      [1]《建筑艺术》,(英)乔纳森·格兰西,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年8月    [2]《西方历史建筑图说》,段智均、赵娜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年6月    [3]《威尼斯的石头》,(英)约翰·罗斯金,山东画报出版社,2014年3月    [4]《大教堂的风采》,Alain Erlande-Brandenburg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3年1月   [5]《欧罗巴的苍穹下--西方古建筑文化艺术之旅》,宇文鸿鸣、何崴,北京出版社,2005年3月

欧洲建筑史中的异类 平民智慧的结晶

http://m.rjdtv.com/tumujianzhulunwen/2948.html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