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发展之路探索

本科论文 2019-06-10 点击:

    摘 要: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的产物,新建本科院校已逐步成为我国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建本科院校既面临着学科专业水平不高,经费不足,教育环境差,教师整体水平较低等诸多发展困境,也具有教师队伍年轻而富有活力,地方政府倾力支持,地域特色明显等发展优势。新建本科院校要实现较快发展,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工作:
  (1)解决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问题;(2)搞好学科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3)牢固树立应用型人才观和教学中心观;(4)正确处理改革、稳定、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院校发展了“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研究”课题组。在近两年的时间内,课题组先后认真考察并研究了广东韶关学院、湖北黄冈师范学院、安徽黄山学院、四川文理学院、重庆文理学院等涵盖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16所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情况,调研对象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代表性。通过调研,课题组发现,新建本科院校既在学科专业、经费投入等方面面临着发展困境,同时也具有地域特色明显等发展优势。新建本科院校作为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学校中的一支数量庞大的新生力量,认真研究其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建本科院校的现状自1999年至2006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约210所,占我国本科院校总数的30%,占教学型本科院校总数的80%。新建本科院校从升本的方式看,一般有两类:独立升本,如许昌学院、黄山学院、四川文理学院等;联合升本,即以一所专科学校为基础,联合其他专科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共同升本,如合肥学院、襄樊学院、重庆文理学院、安康学院等。从学科与专业特点看,新建本科院校一般有三类:一是高职高专独立或联合升格的综合性或多科性的本科院校,通常以当地的城市来命名,如黄山学院、许昌学院、安康学院等;二是师范专科学校升格的本科院校,仍以教师教育为主,如南阳师范学院、渭南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等;三是以工科、医科、财经为主的高职高专升格的本科院校,如河北防灾科技学院、西安医学院、广东金融学院等。
  新建本科院校在管理体制上有两种:一是省市共建,省管为主。这种管理体制多适合于经济较为落后的城市和地区,如安康学院、商洛学院等。二是省市共建,市管为主。这种管理体制多适合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如西安文理学院以及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地的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有的新建本科院校,虽然是省市共建,省管为主,但当地政府仍予以极大的财力、物力和政策支持,这类院校一般发展较快;而另一些以省管为主的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地方财力有限,一般只能得到当地政府的政策优惠,这类院校发展相对缓慢。
  二、新建本科院校的地位和作用1.新建本科院校是大批应用型和实用性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截至2006年底,全国大约有260多所教学型本科院校,其中新建本科院校210所,占教学型本科院校总数的80%。如果说已列入“985”工程或“211”工程建设的110余所研究型大学为国家主要培养的是精英人才,其他研究教学型或教学研究型大学为国家主要培养的是研究型或技术开发型人才[2],那么,以新建本科院校为主体的教学型院校则为国家主要培养的是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和实用性人才。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转变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多样化人才的客观需要。
  2.新建本科院校是实现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力量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在空间分布上一直处于严重的失衡状态。以陕西省为例,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全省的本科院校主要集中在西安,西安以外的仅咸阳2所,延安1所。到2000年以前,西安以外的地区仅增加了宝鸡、汉中两地,即陕西省的本科院校,除西安以外,仅咸阳有2所,宝鸡、延安、汉中各1所,而安康、商洛、渭南、榆林、铜川等5个地级市仍没有一所本科院校。自2000年后,教育部先后批准组建了渭南师范学院、咸阳师范学院、榆林学院、安康学院、商洛学院,至此,全省10个地市,除铜川外,均有了本科院校。全省的本科院校共31所,西安以外的地区有10所,占全省本科院校的1/3。从全国来讲,新建本科院校绝大多数位于省会城市以外的地级城市,从而使本科院校过于集中于省会城市的状况逐步得以改善,高等教育资源的空间分布日趋均衡化。
  3.新建本科院校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生力军新建本科院校多在地级城市,而且很多地级城市只有这么一所本科院校,因此,绝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成为了当地的文化中心、人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一方面,新建本科院校在管理体制上多实行省市共建,天然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另一方面,新建本科院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上必须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作为教学型院校,新建本科院校的科研也必须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突破口和着力点。陕西安康学院是2006年2月由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多科性本科院校,学院紧紧围绕安康市主导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转型的需要,在升本后的一年时间里,先后成立了“秦巴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61·新建本科院校发展之路探索究中心”、“汉水文化研究基地”、“教育研究中心”、“农业科技研发中心”等研究机构,并获批成立了“陕西省安康GAP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蚕桑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研发机构。自2006年以来,学院先后争取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60多项,科研经费由“升本建院”前的年均不足8万元增加到年均获得各级各类科研资助超百万元。在仅仅一年多的时间里,安康学院就已经发展成为安康市乃至陕西省在陕南区域最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之一。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省市的地方性新建本科院校都已经定位并开始逐步成为当地科技进步、人才培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三、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困境与优势1.新建本科院校发展中的主要困境(1)融资渠道不畅,发展资金短缺。目前,全国新建本科院校的建设与发展经费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来源:政府拨款、学费收入、银行信贷、社会资助与捐赠。然而,从总体上看,绝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经费仍然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自然十分有限;自高校扩招后,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规模虽都有较大幅度的扩大,但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地处经济不很发达的中等城市,学生数量与学费收入与老牌本科院校相比相差甚远;由于金融系统开始收缩并严格控制对高校的贷款,新建本科院校的信贷渠道也不甚畅通;新建本科院校的社会知名度较低,校友资源整体水平不高,争取社会资助和公益性捐赠也很困难。因此,融资渠道不畅与发展资金短缺已成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基础性制约因素。
  (2)高学历、高职称人才难引进,难留住,难用上。一般来讲,与老牌本科院校相比,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水平整体偏低,大都急需引进一大批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以满足学校办学的需要。但是,从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实践来看,其一,由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建设任务十分繁重,校园建设、仪器购置、图书购置、实验室建设等都需要占用学校大量的资金,因此,尽管很多新建本科院校以优厚的待遇招聘人才,但实际上用于人才引进与培养的资金依然极为有限,学校的收入总水平仍然偏低。即使像安徽的黄山学院、滁州学院等学校,以建专家楼、博士楼等大举措来实施“筑巢引凤”工程,引进人才的效果仍不理想。其二,人才引来了也很难留得住。造成新建本科院校人才难留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或者是学校的实际经济待遇与应聘者的期望有较大落差,或者是尽管有科研启动经费,但总体科研条件较差,科研氛围不浓,科研奖励较低等,很多引进的人才成了“过路客”,待一段时间又飞走了。其三,有些人才来了却用不上,从而出现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现象。一般来讲,新建本科院校仍然偏重于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基础差,起步晚,学科群单一,学术队伍不强,使很多高学历、高职称,有较强学术研究能力的人才长期发挥不了作用,既造成人才的闲置,又造成资金的浪费。人才问题已成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关键性制约因素。
  (3)本科专业的学科背景薄弱,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专科教育以专业为单位进行人才培养,各专业的教育教学相对独立,人才培养规格结构简单,培养模式单一。因缺乏学科建设平台,新建本科院校所设置的本科专业,学科背景薄弱,专业内涵不丰富,学科和专业的生长点少,教育教学发展空间狭窄。因此,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是加快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当务之急。
  (4)本科教学与管理的综合水平偏低。与老牌本科院校相比较,新建本科院校刚刚从专科教育转入本科教育,有些新建本科院校仍以专科教育为主,教师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仍然处在较低的水平上,很多教师还不适应本科教育的要求。与此同时,由于本科教育与专科教育并存,本科生的教育与学习环境仍然较差。对管理者来讲,新建本科院校的学校领导和中层管理者,大多数长期从事的是专科教育,甚至有些还长期从事的是中专教育的管理,对本科教育的教育、教学规律仍有一个适应期,本科教育的总体管理水平也与老牌本科院校存在较大的差距。教学和管理的综合水平较低,已成为新建本科院校实现学校转型的内在性制约因素。
  (5)社会对新建本科院校的认可度偏低,招生与就业难度较大。新建本科院校由于社会知名度不高,公众对其本科教育的认可程度偏低,导致新建本科院校第一志愿率普遍偏低,一次报到率普遍偏低,生源数量不足,生源质量与老牌本科院校存在较大差距。与此同时,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就业工作也困难重重。一方面,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调整和新专业建设尚有一个过程,缺乏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另一方面,新建本科院校长期开拓的是专科层次的就业市场,本科层次就业市场的网络尚未建立或尚未健全,尤其是有很多新建本新建本科院校发展之路探索科院校是从单科性专科学校升格为多科性本科院校的,本科专业的从业技能培训体系尚未健全,学生的整体就业能力较低,因此,尽管很多新建本科院校花了很大的力气推动就业,但是整体就业水平仍然低于老牌本科院校。招生与就业的双重压力已使得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阻力重重,成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重要社会性制约因素。
  2.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优势(1)搭乘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快车。自1999年我国开始实行高校扩招政策以来,中国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阶段转向大众化阶段,由慢行通道步入快车道。新建本科院校大都从这时开始由专科升格为本科,乘上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高速车。不少新建本科院校在短短几年内就实现了校园超千亩,在校生超万人的规模。我们课题组考察的16所新建本科院校,平均在校生12200人,平均校园面积1383亩。其中,中部地区的南阳师范学院校园面积1822亩,在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达16000人;西部地区的重庆文理学院校园面积1800亩,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3500人。仅就办学规模与学生数量而言,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已经超过或相当于许多老牌本科院校。
  (2)受益于地方政府的支持。新建本科院校绝大多数地处中等城市,既是所在城市惟一的本科院校,也是当地城市的思想文化中心、高学历与高职称人才中心、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中心、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智库中心;既能提升当地城市的品位和社会影响力,又能通过校园建设、学生消费等极大地拉动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因此,许多明智的地方政府对当地的新建本科院校给予了最大的物力支持和政策倾斜,这是许多同类型老牌本科院校所不具备的。
  如安徽黄山学院地处黄山市,该市总人口150万,市区人口约15万,而黄山学院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2000人,加上成人在校生和教职工大约15000人,可达整个市区人口的1/10。正因为如此,黄山市给予了该院极大的支持,仅建设新校区所征1000亩土地,地方政府就给该院节约了1亿元的资金,并且在人才引进、学生实习与就业等方面也给予了极大的政策优惠和物力支持。
  (3)教师队伍整体年轻,充满活力,发展后劲十足。新建本科院校的成长主要是从1999年以后开始的,这一时期也正是高校招生规模增长最快的阶段,因此,从我们走访调研的十几所新建本科院校来看,多数新建本科院校非常重视引进毕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使其青年教师一般占教师总量的60%-70%,有的甚至达到80%。有这么一支年轻又有较高学历的青年教师队伍,使得新建本科院校比老牌本科院校更充满生机与活力,更具有创新精神,后发优势十分明显。
  四、实现新建本科院校较快发展的思考与建议新建本科院校如何才能实现较快发展,在较短的时间内建设成为合格的、具有鲜明个性特色和一定竞争力的本科院校?通过认真学习与调研,结合安康学院的办学实践,我们主要有如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1.抓住一条主线,精心编制四个规划,切实解决两个问题(1)新建本科院校要实现较快发展,必须紧紧抓住本科教学评估这条主线始终不放,扎实做好本科教学工作,切实落实教育部周济部长的指示,即加强学校的战略管理,认真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建设这样的大学”这样两个问题,精心编制学校发展规划。对于我们安康学院来说,就是要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安康学院和怎样建设安康学院这两个根本问题,精心制定学院的“发展战略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
  (2)新建本科院校要实现较快发展,还应认真思考并着力解决学校的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问题。部分专家认为,有些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上“求高、求大、求全”,延误了很多发展机遇,不少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上存在对老牌本科院校亦步亦趋的现象,长期摇摆不定[5],严重阻碍了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我们认为,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上主要应解决好四个问题:一是办学层次的准确定位。要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当保留一些具有特色、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科层次的教育。二是办学功能的准确定位。大学的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新建本科院校是教学型院校,应该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并主要围绕着培养人才这个中心来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广泛开展社会服务。三是人才培养类型或层次上的准确定位。新建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应以应用开发型或技术操作型人才为主,并能够结合区域特点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人才。[6]四是办学规模的科学定位。要根据学校的师资队伍、硬件设施、办学效新建本科院校发展之路探索益等内部办学要素和整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人才市场需求变化等外部环境因素来科学确定办学规模。办学规模的扩张一定要以办学质量、办学效益的提高为前提。
  新建本科院校需要尽快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即要在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培养目标、学科结构、课程体系等方面有别于其他的本科院校。办学特色既是学校的名片,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认为,新建本科院校要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必须坚持以下几条原则:一是坚持以地方为依托,扎根于地方经济与生产建设的需要。二是以学校的长期积淀为基础,在原有的专科专业基础上,建设新的学科,形成学校的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三是以学校原有的师资力量为基础,依据学科与专业建设的需要,特别是重点学科与特色专业的需要,进行新老人员的整合,形成与重点学科或特色专业相匹配的较强的学术力量。四是以地方特有的文化底蕴为依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广泛的社会服务,为学校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惟有如此,新建本科院校才能保持学校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不断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使学校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扎实搞好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新建本科院校要重视学科建设,但首先是要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在专业建设上,一是要正确处理专业数量增加和专业内涵的关系。新建本科院校往往为了规模扩张,重视专业数量的增加,忽视专业内涵的发展,其结果往往不利于办学特色的形成,不利于重点学科的建设,不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必须加强专业内涵发展,特别是围绕特色专业,加强师资队伍、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就业市场的开拓。二是对原有的专科专业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依据人才市场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对原有的专科专业进行排序,列出重点发展专业、一般发展专业、逐步停办的专业等。三是以重点学科为龙头,搞好本科专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排列出由专科专业直接转化的本科专业,由专科专业整合改造的本科专业,直接新增的本科专业等,也可排列出重点专业、一般专业和特色专业等。四是全面而系统地修订有关教学文件,重点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践教学规范等。
  企业成败的关键之一是产品组合,新建本科院校成败的关键之一是专业结构和专业布局。合理的、符合人才需求的专业结构,不仅有利于学校的规模扩张,更有利于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在课程建设上,一是在全面修订教学计划的基础上,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中心,优化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二是围绕名牌专业和特色专业,搞好合格课程、重点课程、精品课程和特色课程的建设。三是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扎实做好实践课程的调整、规划和建设。四是以培养教学名师为龙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带动课程整体质量的提高。
  3.牢固树立应用型人才观和教学中心观新建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上要高标准,但更要准确确定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层次、人才培养目标或人才培养类型,即新建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开发型人才而不是学术研究型人才。因此,在课程设计、实践教学规范、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都要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实训基地建设、就业市场开发等方面也要服从、服务于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新建本科院校不仅要牢固树立应用型人才观,还要牢固树立教学中心观,正确处理科学研究与教学的关系,行政管理、后勤保障与教学工作的关系。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以教学为中心,抓好了教学,就抓好了人才培养;抓好了人才培养,学校才能生存与发展。在抓好教学的同时,要重点扶持能为基础教育、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重点学科和拔尖人才,不断提高学校的综合竞争力。
  4.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周济部长强调,高校领导应该倾注超常规的精力,采取超常规的措施,不惜超常规的代价,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全力建设好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在引进人才方面,新建本科院校总体说来办法有限,效果有限,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实行“引进与培养并进”,“学历教育与业务提高并进”,“教学水平与师德水平并进”的“三进”人才策略,建设一支适应新建本科院校本科教育、教学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
  5.正确处理改革、稳定、创新与发展的关系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新建本科院校由专科升格为本科,由单科性向多科性、综合性院校转变,在办学理念、办学指导思想等诸多方面都需要随之作深刻的转变,对原有的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教学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需要进行全面的改革。只有改革才有动力,只有改革才能促进发展。·新建本科院校发展之路探索稳定是改革与发展的基石。改革必然带来各方利益的调整,也会导致一些影响学校不稳定的因素产生,这就要求学校领导在办学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走民主化、科学化决策之路。
  创新与发展是改革的目的与归宿。新建本科院校在完成专升本这项工作以后,其创新与发展之路更加任重而道远。这就需要我们以创新的精神克服发展的困难,以创新的理念、创新的体制开辟创新的发展之路,毕竟创新与发展才是我们改革的目的与归宿。从我们课题组考察的16所院校来看,新建本科院校在升本工作完成以后,大都经历了规模扩张、新校区建设、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形成特色这样一个创新与发展的艰难过程。
  6.以特殊的政策与可落实的措施加大对新建本科院校特别是中西部院校发展的支持力度新建本科院校特别是位于中西部地区的院校,大多建在经济欠发达的中等城市,虽也有受益于当地政府的诸多支持等发展上的优势,但是由于在管理体制上这类学校多由各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直接管理,因此,在投融资渠道及各项办学政策的支持上,办学所在地政府一来实际上并没有直接支持办学的义务,二来由于多为欠发达地区,实在是有心支持却使不上劲。
  而对各省级教育主管部门来说,由于自1999年以后各省都在积极争取新建本科院校,使之数量激增,以至于不少省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省份,已经明显感到了在划拨教育经费等资源分配过程中所凸现的“僧多粥少”的窘境。最终的结果是,各省级政府还是将天平的重心倒向了老牌本科院校,对于新建本科院校依然多以“撒胡椒面”的方式予以支持,而这种支持与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所需往往是差距很大的。其实,这种状况也反映在国家对地方性院校的支持上。比如,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地方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科技创新作用,2006年3月教育部、科技部联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这是国家为促进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而颁布的一份非常好的文件,有思想,有深度,有措施。从数量上看,新建本科院校已经逐步成为地方高校的主体,应该说推进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国家也应逐步将新建本科院校列为支持的主体。但是该文件颁发一年多来,与老牌本科院校相比,新建本科院校受益不多或几乎没有任何受益。
  事实上,在获取各种社会办学资源等竞争过程中,新建本科院校不仅难以与老牌本科院校相比,与民办院校、独立学院相比也不具优势。对于民办院校、独立学院而言,其办学自主权比新建本科院校要大得多,其办学要灵活得多。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6月26日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新建本科院校必须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发展第一要义,坚持统筹兼顾,走全面协调可持续之路。与此同时,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也急切地盼望国家和社会能以更多的特殊政策与可落实的措施,不断加大对新建本科院校特别是位于中西部地区的新建本科院校的支持力度。
  (课题组成员:杨涛、王兴林、童文胜、单福东、杨义峰、戴晨元等。)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各级各类学校数[EB/OL]. [2][6] 童文胜.西部地方高校,重在成为区域创新骨干力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6,(21).
  [3][7] 周济.大学发展与科学管理,2007年1月8日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十七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EB/OL].81132 4.htm.
  [4] 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的定位、特色和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5,(12).
  [5] 程鸿斌.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与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召开[EB/OL]. http:news.ecnu.edu.cn/keynews/2006,1001,055599.html.

新建本科院校发展之路探索

http://m.rjdtv.com/benkelunwen/106.html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