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若干问题的思考

本科论文 2019-06-27 点击:

    摘要: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当前地方院校发展的一个趋势。本文通过简要概括应用型本科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与高职高专教育的比较,总结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当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结合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实际,提出了构建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模式;特色专业;双师型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8年1月二应用型本科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和高职高专教育之比较纵观我国大学的办学历史,我国普通本科教育基本上确立的是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己任。而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则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社会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带动了行业结构调整,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在这种经济背景下,急需一批技术性的专门人才。我国高职高专教育正是顺应这种时局而发展起来的。
  应用型本科教育产生的社会背景,概括起来就三句话:一是社会发展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布局的需要;三是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需要。正是在这“三个需要”的背景下,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获得了发展的机遇。
  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产生于不同的社会背景,它的定位各异。因此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模式、实践教学重点、就业岗位、师资要求等方面有所不同。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同老牌本科教育主要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人才,毕业生具有“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特征,同时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高职高专教育是培养掌握职业(或专业)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职业(或专业)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知识构建上以“够用”和“实用”为限,以培养学生掌握职业岗位技能和技术操作要求为重点,以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职业技能、专深的岗位业务知识和较强的技术再现能力为目标。
  应用型本科教育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立足于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旨在于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具有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会学习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客观规律为社会直接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对于文科来说,培养的是应用文科理论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对于工科来说,培养的是介于工程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之间的应用型人才(工程技术型人才)。
  (二)专业设置基础不同普通本科教育的专业设置基础主要是学科,是按学科的性质和知识门类(或领域)来设置专业。为保证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高职高专人才与应用型本科人才相比,规格略低,流动性相对较小,其专业的设置视野较狭窄一些。专业设置的基础主要是职业、职业群或技术领域。应用型本科教育是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专业设置是以社会需求和为地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原则,具有明显的行业针对性和牢固的行业背景。主要是根据相关行业的市场需求、发展趋势、技术要求、岗位设置和人才需求来设置专业。
  (三)教学模式不同普通本科教育的教学模式主要有:(1)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2)发展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3)以人格发展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高职高专的教学模式主要有:(1)传授知识与技艺技能训练并重的教学模式;(2)将理论设计方案转化为具体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OW职业素质养成为主线,突出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模式r-y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教学模式则是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在加强基础的前提下,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工程实践的教学模式。
  (四)课程体系设置不同普通教育本科的课程体系以“宽口径,厚基础”为标准,侧重于学科性、学术性和创造性;课程设置更多的是考虑学科的完整性,知识结构的相互衔接和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具有浓厚的理论教学色彩。
  高职高专教育的课程体系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既要考虑专业理论知识,更要考虑职业技能训练等方面的要求,以应用为目的,注重实用性、职业性、技能性。课程设置十分强调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遵循“足够、扎实”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所要从事行业的特点,把理论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限制在技术开发、运用与创新所必要的范围内,注重应用性。课程设置强调行业的针对性。
  (五)实践教学侧重点不同第I期陈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若干问题的思考普通本科教育也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重点放在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上,开展研究性、探索性技术的训练和素质的培养,为学生以后的创新、发展奠定基础。高职高专教育在实践教学上注重实践教学的真实性、现实性,注重现场的真实操作与训练,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技艺、技能。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环节重点培养学生技术开发与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课程设计为核心加强工程综合性训练,以校内实验实习为基础强化工程实践,以校外毕业实习设计为重点全面提高工程实践能力a(六)就业岗位不同普通高等院校就业岗位主要是从事本学科领域的初级研究、产品设计与开发工作。岗位往往是创新的岗位,其技术含量与管理层次较高。如行业的设计研究院、大型企业的研究开发中心、技术开发部等。
  高职高专其岗位是一般企事业部门,例如:技术员、工艺人员、技术管理员和高级抹工等。应用型本科院校其岗位主要是面向现代社会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工程领域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岗位。例如:科研院所的试验基地、生产(施工)企业的生产调度、技术运转部或设计室的技术工程师、技术管理人员和技术研究人员等。
  (七)师资要求不同普通本科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是以学科梯队组建和学术水平的提高为重点,教师个体素质要求高学历(一般要有博士学位)、理论基础知识渊博、科研能力强。
  高职高专的教师队伍不仅要求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而且要有丰富的一线实际工作经验。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应是有较高学历(一般要有硕士学位)、以形成合理的专业梯队与懂行业实践实训的“双师型”素质培养并重。
  当然,应用型本科院校(本二批)也不同于独立学院(本三批)。独立学院(本三批)是指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有别于普通高校按照公办机制、模式建立的二级学院、分校或其它类似的二级办学机构,体现为“民、独、新”。“民”体现在:独立学院一律采用民办机制,所需经费投人及其它相关支出,均由合作方承担或以民办机制共同筹措,学生收费标准也按国家有关民办高校招生收费政策制定;“独”体现在:独立学院实行新的办学模式,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进行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进行财务核算,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新”体现在:新的管理体制,独立学院的管理制度和办法由申请者和合作者共同商定。
  三当前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一)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性培养人才是任何一所大学的根本使命和永恒追求。不同类型、层次的大学培养的人才在社会人才结构中所处位置不同,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而非学术型人才。目前,在培养模式方面,有些应用型本科院校仍然沿着传统本科教育的惯性运行,模仿综合性大学的培养模式:本科—硕士—博士,难以放弃学术型人才培养方式。再加上,自身教育资源的约束性,导致盲目攀高,难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二)优势学科比较薄弱、特色专业相对较少在学科建设上,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意识淡薄,学科带头人匾乏,缺乏与学科发展相适应的实践基地和实验室,而且很多院校采取传统学科系统化模式,一味追求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忽视自己的特性。在专业设置上,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受办学条件和办学实力所限,专业设置虽然有一定规模,但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本科专业相对较少,一些应用型专业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环节不够突出,还没有做到根据经济发展需求来设置本科专业和课程体系,“闭门造车”、“盲目追求学科的完整性、专业的全面性”等现象严重存在。
  (三)科研氛围薄弱,教师科研水平不高应用型本科院校普遍存在的一个薄弱环节是科研实力不强。高校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但由于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资源有限,教师教学工作量较大,教师的主要精力投人到了教学工作中,教师科研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8年1月意识较淡薄,科研经费缺乏,科研水平不高,再加上科研时间少,导致学校科研氛围不浓,学科团队难以形成。
  (四)教学管理缺乏过程控制与终端考核评价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是由专科院校转变而来,在一段时间内并未实现规范的本科管理模式,专科层次的办学模式与管理痕迹还较深。如只侧重结果管理,忽视了过程控制与管理,导致一些管理过于表面化;科学的“教”与“学”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在专业与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与时数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等方面仍然未能有针对性地按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来运作,缺乏管理经验等等。
  四构建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一)落实科学发展的教育理念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应该在教育理念上要有所转变。新建本科院校的教育理念要由高职高专教育向应用型本科教育理念转变。2001年教育部高教司原副司长刘志鹏在教育部长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上讲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工作中应注意四种意识即:(1)人才培养的国际意识;(2)终身教育意识;(3)教育的现代意识;(4)质量和特色意识。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是由“师”和“专”转变而来的本科院校,其办学层次和规模都发生了变化,教育理念也应随之而变化。我校已确立了以本科教育为主,多科性、有特色,教学应用型的发展思路。作为新建的本科院校,我校立足于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并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市场需求、行业特色,应走内涵发展的强校之路,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博、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二)坚持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我校根据福清市区域经济发展,结合本校教育资源现状,坚持把学校定位于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服务于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一方面,本校的教师一部分是“升格”以前的原班人马,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还跟不上重点院校及师大本部的要求,学校整体科研的氛围不浓、水平还比较低,因此,培养“学术型”、“理论型”人才缺乏强有力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由于生源的特点(本二批),我校学生在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不能与综合性重点大学的学生相媲美,理论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术科研能力有所欠缺,但是他们个性突出、爱好广泛、实践动手能力强,决定了我校必须以教学为主,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而非学术型人才。
  (三)树立正确的质量观1998年在巴黎世界高等教育会议通过的《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计划世界宣言》指出:“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应“考虑多样性和避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来衡量高等教育质量”rm。在我国一千多所高等院校中,有的以学术卓越着称;有的以科研开发及应用突出;有的以培养应用型人才显优。因此,对于不同层次的大学,应该有不同的质量标准,不能以传统的衡量标准来界定不同层次大学的质量,不能以研究型大学质量来衡量教学型大学质量。
  我校由于发展历史背景不同及现有自身资源的有限性,不能以重点大学及师大本部的质量标准来衡量,否则会造成,JLI有余而力不足”,盲目扩大办学规模,忽视自己学校的办学特色,抹煞了学生的个性,而应根据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探索有地方特色的办学模式,注重学生个性,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例如:在知识方面,要从“够用”和“实用”为限的要求逐步向“基础知识扎实,增强后劲”转变,要求学生掌握较深厚的基础知识和足够的专业知识,有较丰富的人文知识和相关学科的自然科学知识,强调和提高知识的适用性;在实践能力方面:由实用型、针对型转变为“应用型”,强化实践与创新能力,具有独立完成某种创新工作(设计、工艺、管理方间的能力l4]。再比如:在人格品质、修养、身心健康等方面,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的质量观,而不要盲目地去追求重点院校的标准。因此,应用型本科教育要避免“重专业技能、轻综合素养”、过分重视人的技术价值、工具价值,忽视人自我发展的价值,要从片面强调学生的职业素质转变为兼重综合素质。
  (四)加强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对于应用型本科教育来讲,重要的是要做到依托学科,面向应用,增强专业的适应能力,即在教学、科研、服务等方面都以应用为导向,坚持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服务,面向行业、面向人才市场需求来设置专业。围绕专业格局的建设目标,以注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技术创新、产业更新的需求为背景,调整和扩展学科专业内涵,发展一批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特色专业fal。一般的,学校在专升本的过程中给学科建设带来了很大的机遇。我校应及时抓住机遇,规范学科专业建设,提升学校发展内涵,及时调整市场不看好、就业率低的部分老专业;同时借助地方经济发展特色与第1期陈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若干问题的思考自然环境优势,开设应用性专业,例如食品科学与工程、物流管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专业,与地方经济特色相对接,以特色寻求自身的生机活力和发展空间。
  (五)构建以能力培养为重心的教学体系培养应用型人才,须打破传统的研究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确定理论与技能的深度和广度,整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以能力培养为重心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体现多层次、个性化的培养特征,构建人才培养的主体框架:
  1构建和完善以提高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为目标的理论课程体系;2.构建以提高基本技能与专业技能为目标的实践课程体系;3.构建以提高综合能力和拓展专业外延为目标的素质拓展体系t5la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习和实训课程的比重要适当增加,以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方法可多样化,教学内容要精选问,有可能时试行“订单式”培养模式,并根据行业及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确定相应的教学方式,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要的零距离对接。
  (六)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及一定的科研能力,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m。例如具有讲师、副教授、教授职称,同时又具备工程师、会计师、经济师等职称。没有一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实施教学,应用型本科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教改、课堂及实践性教学等方面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空中楼阁。只有真正培养和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作用,才真正抓住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切人点和龙头。因此必须作到以下几点:
  1.建立培养、引进、流动、集聚的师资优化配置机制,实现教师结构优化和层次化及规格升级,多方位引进人才,防止“近亲繁殖”。
  2.重视特色专业、新开专业、弱势专业人才的引进,对于来自行业、企业的高职称高水平“双师型”人才要积极引进。针对实际情况,实施多样化人才引进机制,例如:实行“长期引进,长期聘用”、“短期聘用,加强合作和交流”、“长期聘用,来去自由”等多种人才引进机制;特殊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3.不断加强校内教师的“双师”意识与能力培训,建立激励与制约机制。同时与企业、研究部门联手,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工程师”兼职教师队伍。
  4.重视教师的科学研究,引导和鼓励教师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上,并以此来促进应用型本科教学工作、促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七)规范应用型本科教育管理模式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规范的本科教育管理模式是保证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与基础。应加强研究,探索、建立一套体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管理制度与模式,特别是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学分制管理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吸纳现代职业教育管理的理念,建立起适应需要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理念,以管理促进人才培养特色的形成。还可借鉴一些老本科院校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制度。如:教学督导检查制度,“师”与“生”的评教制度,教学名师、教坛新秀评选制度,通过教学事故的认定与处理等责任追究制度,不断规范教学过程的管理,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制度保障。
  (八)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因此建立一批具有一定规模一定数量的实训基地是保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硬件条件。然而由于实训基地技术含量高,生产实践性强,投资大,造成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费用相当高。据发达国家统计表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成本是普通本科教育的2.5倍,可见培养应用型人才费用之高。我校地处侨乡福清市,各种上规模、高层次的外资企业较多,应该借助福清侨乡的优势,在建立和完善校内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的基础上,在校外建立一批有特色的实践实训基地,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保障。
  五结束语应用型本科教育不同于传统的本科教育,也不是高职高专的增容,它体现的是加强基础,突出应用的人才培养要求。它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运作模式,它应在保持自身特色的情况下,建立适合自身面向行业和能力培养系统化为特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8年1月征、特色的办学模式及教学管理模式,把学校的人才培养、科技研究和社会服务三项基本功能同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贴近地方,贴近实际,贴近基层,坚持“差异性”发展的思维,分析人才需求的空间;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错位发展”的思路;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以特求生,特中生优”的办学方略,体现优势发展卿0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一嗽而就。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科院校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地总结经验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以便在未来的高等教育这个大家庭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和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朱振岳,宋坷中德专家研讨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N].中国教育报,2007-09-200).
  [2]李万木,谢明荣应用型本科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和高职高专教育之比较田.职业教育研究,2006(10):20-21.
  [3] 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27.教育参考资料,1999(3).
  [’]徐秀琴.举办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探索与思考[D.教育与职业,2007(8):38-39.
  [5]钱国英,王刚,徐立清.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Jl.中国大学教学,2005(9):54-55.
  [6]高鹏举.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il[DB/OL].httpJ/www.bvtc.edu.cn/Article/jj/jxgg/200611/1344.htm1, 2006-11-15.
  [7l蔡雪峰,毛红斌.“双师型”教师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的作用及培养途径田.中国大学教学,2005(6):55-56.
  [8l郑祖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与人才培养[M].福州:海风出版社,2003,95-101.
  [9]刘晓保.“应用型本科教育”辨析团.高教研究,2007(1):38-40.
  [10]屠琳桓.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策略探讨田.内江科技,2007(4):25-25.
  [Ill王刚.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三重视界田.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7):10-11.
  [12]黄新华,刘国荣.办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几点认识阴.大学教育学,2003(1):81-84.
  [13]陶岩平.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性质与特征田.常州师范专科学院,2004(1):49-51.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若干问题的思考

http://m.rjdtv.com/benkelunwen/307.html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