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预警机制参与者的角色研究

本科论文 2019-07-05 点击:

摘 要: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新建本科院校升本后办学的重要评价指标。 在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预警机制中,有不同的参与者,其中高校是龙头,政府是主导,家庭是后盾,媒介是导向,学术团体是依托,企事业单位是基础,各参与者统一协调、共同行动,才能更好地发挥就业预警机制的作用。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预警机制;参与者
  自从工业文明出现后,就业就成为困扰人类的一个难题,同时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就业问题既是综合性的经济问题,又是复杂的社会问题。 世界上任何国家的高等教育在大众化的过程中都会面临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严峻考验,我国刚好处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稳步推进阶段,从 1999 年至 2012 年新建本科院校 340 余所,其数量已占国内本科院校数量的 1/3。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很容易成为弱势群体,因此,近 10 年来对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预警”最初被用于军事领域,19 世纪 80 年代开始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领域,分别用不同的颜色来描述经济的运行状况,对经济做出直观和简明的评价。 1999 年至今,由于我国大众化教育进程的加快,使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和严峻,就业难、就业制度改革、就业公平等成为该时期研究的热点问题。 为了应对和解决上述就业问题,学者将预警引入到高校毕业生就业中来,即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 我国目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就业预警机制必要性、指标体系和系统设计等方面。随着美欧债务危机的不断蔓延,我国的实体经济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部分出口加工型企业陆续停工或外迁,大批农民工失业返乡,这些都挤压了大学生的就业空间。 从 2003 年 212 万到 2012 年680 万,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大学生就业进入困难时期。 新建本科院校组建时间较短,各项功能还处在完善阶段, 自身竞争力不强,导致就业出现了一系列危机:就业难、就业不公平、就业诚信问题、大学生自身竞争力问题等。
  新建本科院校与老牌、名牌院校相比,由于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条件差, 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有限,导致学生竞争力不强,就业层次较低,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新建本科院校不得不开拓新的就业工作思路。 因此,为了引导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向良性方向发展,明确新建本科院校就业预警机制的参与者,建立起适合自身的就业预警机制是较好的选择。高校是学生获得就业信息和了解就业政策的主要来源,也是学生成功走向社会的重要助推器,因此,高校在整个预警机制构建过程中处于龙头地位。 第一,做好非毕业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专业知识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做好毕业生就业规划指导,使大学生对就业的认识从大一入学开始一直贯彻到大四毕业,整个教育处于连贯和循序渐进的状态。 第二,高校招生就业部门应认真统计好每年的一次就业率和二次就业率,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新建本科院校的就业警戒线, 为科学预警提供依据。
  第三,结合年度就业形势、市场调研情况和国际大环境及时对专业设置和年度专业招生计划进行微调,并实时发布招生预警信息。 第四,高校是就业预警系统的联结中心点和最终执行者,因此高校要与政府、家庭、媒介、学术团体、企事业单位保持密切的联系并建立良好的协调机制,从而保证就业预警机制的健康运行。
  政府就业制度的确立和宏观政策的制定将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的就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政府对社会各项数据指标的统计也是就业预警中,国际国内环境评判的重要依据,因此,政府在新建本科院校就业预警机制中处于主导地位。 首先,政府要科学制定有利于高校大学生就业的长期规划,并对规划有详尽的注释和保障措施,做到就业政策宏观调控预警。 其次,政府要将就业纳入政绩考核的目标体系中,从侧面推动就业预警机制的构建。 第三,政府要严格监控就业数据的统计,避免就业统计指标与实际情况脱节,做到就业数据预警。企事业单位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每年为绝大部分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就业岗位,在整个就业系统中处于重要地位,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风向标。 由于新建本科院校自身所处的位置和地位的原因, 其在企业招聘信息获取、邀请企业进校招聘、校企合作方面都与其它老牌本科院校存在很大差距,因此企事业单位在新建本科院校就业预警机制构建中重要性凸显。 与政府提供的宏观预警信息相比,企事业单位更多提供的是微观预警信息。
  大众传播媒介在就业信息的搜集、汇总和传播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 对大学生就业信息的获得、求职态度的转变起引导作用。 同时,媒介又对高校就业工作过程起舆论监督作用。 媒介信息分为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正面信息是报道当前就业形势良好的一面,“负面”信息则是报道当前就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负面”信息与正面信息相比,可以为新建本科院校就业预警提供价值更大的信息。 其一,媒介即时性的特点有助于及时发现人才需求的变化和就业趋势的转变,为高校就业工作的预警方法修正提供依据,使其及时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规划课程大纲和内容进行调整。 其二,媒介舆论监督的特点可以对政府就业政策的制定、实施,高校工作方式、态度和绩效予以监督和预警,从而提升政府和高校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执行力。本研究所涉及的学术团体特指那些在高校或科研院所工作,研究就业热点问题的专家学者,这些专家学者所组成的科研团队是一个松散型组织,他们由于共同的研究方向而自发组建的团队。 由于学术研究的需要,他们站在理论的前沿,以当前呈现出的就业现状和新特点为研究对象,其研究结果可以指导高校,使其在开展就业工作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校可以利用学术团体的研究成果来构建或修正就业预警机制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就业预警机制的构建有科学的理论依据。
  受传统影响,中国的家庭会为进入大学的孩子准备充足的学费和生活费,当然也希望孩子在大学毕业时能找到一个体面、高薪水的工作。 毕业前夕,毕业生迫于就业压力不断的投递简历、参加招聘会和各种选拔考试,其家庭也会想尽一切办法、动用一切关系来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孩子找到一份好工作,因此,毕业生与其家庭人员在毕业时是最忙碌和焦虑的。 为了能够提高就业的数量与质量,高校应该与毕业生家庭建立起一条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家庭及毕业生的就业心理状态,进行就业心理辅导,从而做到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预警,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
  新建本科院校多处在地市、州一级,与处在省会的大城市高校相比,其就业信息的获得较难,当地就业岗位提供也较少,因此,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较高。 为了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需要对有自主创业想法的毕业生进行集中排查,了解这些毕业生的家庭情况(自主创业前期资金投入的支持力度)、 自主创业思路和个人性格特点等,从而建立起毕业生自主创业预警机制,为毕业生未来的自主创业之路保驾护航。
  在六位一体的就业预警机制中,高校、政府、家庭、媒介、学术团体、企事业单位六类参与者具有的功能和作用不同,其中,高校是龙头,政府是主导,家庭是后盾,媒介是导向,学术团体是依托,企事业单位是基础,他们同属新建本科院校就业预警机制的参与者,只有各参与者统一协调、共同行动,才能更好地发挥就业预警机制的作用。人们应对此有充分的认识,进而结合新建本科院校的实际,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就业预警机制,促进高等教育和谐发展。

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预警机制参与者的角色研究

http://m.rjdtv.com/benkelunwen/403.html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