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对护理本科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调查研究

本科论文 2019-07-25 点击:

摘要:[目的]了解用人单位对我院护理本科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为提出新的高等护理教育改革方案提供依据。[方法]自制调查问卷,对我院护理本科毕业生所在的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用人单位认为我院护理本科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价值观、扎实的医学和护理学专业知识及技能,具有较好的职业沟通能力和人文素质;护理本科毕业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为科研能力有所欠缺、护理教学和管理能力尚显不足、创新意识薄弱。[结论]在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还需加大改革力度,尤其需要提高护理本科生的科研、教学、管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本科;护理;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

  社会评价是指从一定社会需要的角度来考察教育活动的社会价值,判断教育活动对社会作用的程度。随着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迅速发展,护理专业毕业生质量的社会评价反馈信息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之一,不仅是对人才客观评价的重要指标,也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于2000年开始设立本科教育,目前已有8届毕业生。根据医学教育改革和护理教育改革的整体思路和精神,我院曾就课程设计、考核方式进行了科学研究,并实施了新的改革方案。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改革效果,做好教育质量宏观监控,也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出新的高等护理教育改革方案,与时俱进,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特自设问卷开展对我院历届护理本科毕业生的追踪调查,了解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
  根据我院本科历届毕业生以在北京就业者居多的特点,从北京的三级甲等医院中分别抽取样本,对积水潭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北京朝阳医院、东直门医院、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中医医院的护理部、科室领导及带教老师186人进行问卷调查。在文献查阅和咨询专家的基础上,自设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业务素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外语能力、科研能力、教学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等)、职业道德素质(专业思想、职业情感、职业道德、职业形象、工作责任等),共33个问题。采用等级式问卷,分为5级(非常同意、较同意、一般、较不同意、非常不同意)。由调查对象自行填写,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86份,有效回收率93%。对于获取的定量资料,采用Excel电子表格建立数据库,经逻辑检查后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用人单位对护理本科毕业生职业道德素质的评价80%以上的临床老师认为我院护理本科毕业生对专业有正确的认识,在工作中着装、修饰得体,举止符合护士角色,得体、大方。70%以上教师认为学生热爱护理专业,服务态度热情,能为服务对象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有良好的职业品质和职业道德;在工作中有耐心、有责任心;能自律、严谨,能够合理支配自己的感情。60%以上教师认为学生的个性特征适合从事护理行业,有较高的职业理想,有良好的情绪调节和自控能力。职业价值观是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取向,主要包括职业需要、职业评价、职业动机、职业态度、职业理想等内容。护士的价值观、自我形象、社会动机、个性等深藏于内心,不易被别人发现,但却是左右护士行为、影响护士工作绩效的关键因素。发展完善的护理职业价值观对于提高护理人员素质、稳定护理队伍、保证护理人才的有效利用和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本调查中,临床教师对我院本科毕业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评价较高,认为学生热爱护理专业,对专业有正确的认识,有良好的职业品质和职业道德。这与多年来我院重视学生职业情感、职业人格和职业形象教育,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息息相关。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性学科,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工作技能,是护理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本调查结果显示,60%以上教师认为学生在从事护理工作中能充分发挥作用,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护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并能独自完成自己的工作。近年来我院一直致力于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理论教学中不断尝试和开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实训室和临床实践基地的建设,促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增加临床实践机会,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人文素质是指一个人通过人文学科知识的学习积累或环境的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护理工作服务的对象为人,更需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支撑。本调查显示,我院护理本科毕业生具有较好的职业沟通能力和人文素质。这一调查结果基本符合我院真实情况。近年来我院高度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一方面在课程体系中增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内容,加强人文课程与临床课程之间的衔接。同时,利用中医药院校中医文化氛围浓郁的优势,为学生开展中医文化教育等系列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医学中感觉文化,在文化中读懂医学,以培养具有护理、预防、康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理念的护理人才。强培养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型护理模式已将护理科研作为护理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本科护生是中国现阶段高层次的实用型护理人才,现代护理要求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及在临床实践中对病人的健康问题作出独立分析、独立判断和决策所必备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我院护理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使护理本科生具备初步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技能,即要求护生掌握一定的科研知识、科研方法和科研技能,具备护理科研的初步能力。虽然我院历来重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开设了护理科研课程,并且要求护理本科专业学生撰写毕业论文,但临床反馈显示护理本科毕业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不甚理想。因此在学校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培养和训练,除继续要求学生进行科研课程的学习和毕业论文的撰写外,还应注重学生早期的科研训练。如在护理学教学中引入科研活动,及时向学生介绍当前本学科的前沿科研成果,开阔学生的科研视野;鼓励学生自主参加学习科研课题招标;学院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申报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
  培养高素质的具有教学和管理能力的人才是我院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也是社会对护理本科生的期望和需求。学院开设了《护理教育学》和《护理管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和示范、学生小组讨论、学生个人试讲等方式培养学生教学能力,临床实习期间安排护理管理的实践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本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7.0%的临床教师认同我院学生具有较强的护理带教能力,而认为我院学生具有扎实的护理管理知识和较强的管理能力的临床教师也仅占35.5%。究其原因可能与学生参加工作的时间参差不齐,临床带教机会和护理管理实践机会少,不能充分体现自身教学能力和护理管理能力有关。同时也反映出在学校教育对学生护理教学、护理管理能力的培养仍显不足,应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加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程度,增加学生教学实践和护理管理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教学、管理能力,培养真正适应于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本调查显示,临床教师认为我院护理本科毕业生具有创新性的仅占40.3%,多数教师认为学生创新意识不强,缺乏创新精神。护士的职责包括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这就要求护士除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完善的知识体系外,还要有创新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亦明确指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培养创新性人才是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理念、教育原则和教育实践就是人们所说的创新教育。因此,学校应将创新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从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和教学评估体制等全方位入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创建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体系,积极创造健康有序、开放高效的创新环境,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本科毕业生社会评价信息反馈可以反映护理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可以反馈和审视学校的人才培养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本调查结果提示,在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还需加大改革力度,尤其是提高护理本科生的护理科研、教学、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本研究主要采用的是用人单位评价的方法,因此不排除主观性评价因素的存在,今后还应提倡和开展毕业生自评、同事评价、管理者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如三者评价一致性较高,其结果将更为准确和有效。

用人单位对护理本科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调查研究

http://m.rjdtv.com/benkelunwen/647.html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