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运行条件探讨

本科论文 2019-07-26 点击: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特点, 探索构建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培养模式及其运行条件。这对于深化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 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人才特点; 培养模式; 运行条件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特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根据人才类型和培养目标, 将高等教育第 5 级分为 5A1、5A2 和 5B 三种类型, 分别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实用型职业技术人才。学术型本科、应用型本科和高职专科就分别相当于 5A1、5A2 和 5B 三种类型。其中应用型本科和学术型本科是本科教育的两种类型,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平行发展的; 应用型本科与高职专科则是应用型人才的两个层次,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纵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与学术型本科人才和高职专科人才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1) 培养目标: 学术型本科培养的是学术研究型人才, 主要是为升入第 6 级研究生教育做准备的; 应用型本科培养的是各行各业中应用科学理论从事高技术专业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属于 “理论应用型”人才; 高职专科培养的是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实用技术型人才, 属于 “职业技能型”人才。
  (2) 培养规格: 一是知识结构。学术型本科以学科体系为本位, 注重学术性, 重视学科知识自身的系统性和理论性; 应用型本科以行业需求为本位, 由于行业, 特别是高科技行业技术更新快, 且具有复合性和跨学科性, 因此应该特别注重知识的复合性、现时性和应用性; 高职专科则以职业岗位要求为本位, 以 “必需够用”为原则构建基础理论, 重在掌握实用技术和熟悉相关规范。二是能力结构: 学术型本科通过系统的学科理论教育和专业思维训练, 着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应用型本科以面向行业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 同时培养学生要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 高职专科则主要培养技能性的实践能力, 重在常规操作, 即运用成熟技术, 按既定规范操作, 强调熟练性、规范性。三是素质结构(主要指的是个性素质): 学术型本科人才应具有更强的想象力、创新意识和批判性; 应用型本科人才则应具备更强的社会能力, 如语言表达能力、自我表现力、团队精神、协调能力、交际能力以及考虑问题的周密性等; 高职专科应该具有更强的执行能力和规范意识。
  (3) 教学体系: 学术型本科是面向学科设置专业, 围绕学科自身系统来组织教学的, 以“学科体系”为主旨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并通过系统的学科理论教育和专业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应用型本科面向行业设置专业, 以适应行业需要为目标来组织教学,以 “理论应用”为主旨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高职专科教育则是直接面向职业岗位 (群) 设置专业, 围绕职业岗位要求组织教学内容和训练岗位操作能力。基于以上的对比分析, 应用型本科人才作为一种与学术型本科人才和高职专科人才不同的新型人才类型有以下特点:
  (1) 行业性。从知识结构来说, 应用型本科面向行业设置专业, 其知识结构应具有复合性、现时性和应用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运行条件探讨以工程教育为例, “现代工程教育是由约 30%的数学-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50%的工程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以及 20%的跨学科知识组成的”。应用型本科不应一味追求本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与系统性, 而是应该根据行业发展的最新要求构建知识体系。同时, 由于应用型本科是以行业为中心设置专业, 不是面向具体的职业岗位 ( 群) ,专业口径应该比高职专科更宽一些, 专业基础理论则应该更厚一些, 使学生掌握相当的理论知识、具有发展潜能和技术创新能力。
  (2) 应用性。从能力结构来说, 应用型本科人才应该具有运用科学理论知识和方法来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将解决方案付诸实施的实践能力。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 “应用性”不只是继承性应用, 而且是创造性应用; 不只是对现有知识、技术、方法的应用, 而且是通过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 创造性地分析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3) 社会性。从素质结构来说, 应用型本科人才应该具有更强的社会能力, 如语言表达能力、自我表现力、团队精神、协调能力、交际能力以及考虑问题的周密性等等。应用型本科根植于社会, 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其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各行各业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 社会性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价值取向之一。
  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需要解决理念、方案和实施三个层面上的问题, 即首先要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和落实人才培养方案。
  1﹒明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规格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特点, 可以将这类人才的培养规格归纳为: 基础适度、口径适中、重视应用、强化素质。
  (1) 基础适度。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不必也不应一味强调 “厚基础”。从理论上来讲, 职业成长的潜力更多地取决于学习能力, 而不是基础知识的宽厚, 因此没有必要过多地强调 “厚基础”; 从实际上来讲, 四年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 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要兼顾 “厚基础”、 “强应用”在实际操作上是不可行的。要有所为, 有所不为,懂得取舍, 才能真正有所作为。基础适度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 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不必过于强调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而是应该针对专业总体培养目标有针对性、有选择性构建专业基础, 为专业教学服务, 同时有助于学生在相关的专业领域间转换; 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比例应适度, 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比例过大, 应用型专业课程偏少, 同样是不利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
  (2) 口径适中。应用型本科应该面向行业设置专业,因此专业口径的宽窄应该与行业发展相适应。行业发展目前有两个趋势: 一方面是分工越来越细, 出现高度专业化趋势; 另一方面是技术复合程度越来越高, 出现高度综合化趋势。因此, 在专业口径上也要充分考虑到这两点。首先, 在实际工作中, 不同行业的复杂程度及与其他相关领域的互通程度很不相同, 这决定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口径必然是宽窄不一, 片面地提倡专业 “宽口径”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并不合适。有些工作领域比较复杂, 内部分工非常专门化, 专业口径就不宜过宽。其次, 要高度重视复合型专业的设置。以工程教育为例, 现代工程师应该具有从经济学、管理学、生态学和社会学角度寻求技术解决方案的能力。无论是传统的工程技术专业还是复合型的工程技术专业都体现了这种发展趋势。
  (3) 重视应用。要特别强调两种能力的培养: 一是综合能力。与科学原理的发现不同, 科学原理的应用更强调综合, 以便提出比较全面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工科为例, 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 生产领域里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减少, 除了开发设计外, 更多的工程师走向服务、销售以及管理领域。即便是生产领域里的工程师, 其工作任务和方式也在发生明显的改变, 他们必须与消费者、采购员、生产者、市场营销人员以及售后服务人员共同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所以说, 综合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学校应打破知识体系的界线, 以问题为导向, 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课程和实际工作项目。二是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的另一个重要能力, 即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加以实现的能力。要使学生树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观念, 培养学生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实际工作环境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但并不一定指向具体的实际工作岗位。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运行条件探讨

http://m.rjdtv.com/benkelunwen/652.html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