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工业经济论文 2019-06-18 点击:

1 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1·1 技术创新因素从世界工业经济发展的驱动模式看,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是资本驱动经济发展,而第二、第三次工业革命却是基于科学技术的创新驱动了工业经济增长,这种技术创新表现为效率的提高。
  工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科技创新就成为工业经济效率增长的核心环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技术、劳动、土地等生产要素在中国工业生产中的地位逐渐发生了变化,知识、创新能力、技术进步等已逐渐成为决定中国工业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成为影响中国工业经济效率高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1·2 制度变革因素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制度创新或者变革也能提高生产率,一套有效的制度体系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制度环境,先后经历了以“开放化、市场化、民营化”为核心内容的3次制度变迁,对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产生了重大影响。
  “开放化”使得中国工业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分工与合作中来,通过获取外来资本、技术和思想增大了中国工业经济的生产可能集,并带来新的分工与专业化,使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成为一种长期趋势。“市场化”本质上是资源配置权由按行政等级规则分配转向按市场交易价格规则进行分配的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了经济运行的动力问题,使经济增长建立在一个合乎人类理性的基础之上,这就为效率增长提供了体制基础。“民营化”本质上是一个让资本产权得到真正归属的制度变革,国有垄断的破除和产权的多元化促进了竞争效率的改善。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工业经济发展最快的沿海地区先后出现了工业化的3种不同模式: (1)“珠三角模式”; (2)“苏南模式”; (3)“温州模式”。珠三角模式是以引进外资和发展外向经济为主的工业化发展模式,苏南模式是以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为主的工业化改革模式,温州模式是以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民营经济为主的工业化改革模式。这3种工业化模式正是中国实施“开放化、市场化、民营化”制度变革提升工业经济效率的具体表现。
  1·3 信息因素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远远超越了任何其它技术,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结合对提高经济效率有着深远的意义。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信息化的发展是提高中国工业经济效率的“倍增器”。
  1·4 规模因素斯密阐述了大规模生产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重要作用,斯密理论是规模效率的一种古典解释。真正意义的规模效率理论起源于美国,典型代表人物有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张伯伦、罗宾逊和贝恩等。马歇尔论述了规模经济形成的两种途径,即依赖于个别企业对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组织和经营效率的提高而形成的“内部规模经济”和依赖于多个企业之间因合理的分工与联合、合理的地区布局等所形成的“外部规模经济”。显而易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规模的巨大变化对中国工业经济效率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1·5 人力资本因素人力资本表现为蕴含于人内部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和健康素质等域素的总和。世界银行在《增长的质量》报告中指出,过分依赖物质资本而对人力资本投入不足会降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性人物舒尔茨和贝克尔从微观与宏观两个层次分析了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作为“活资本”的人力资本,具有创新性、创造性,对GDP的增长具有更高的贡献率。
  2 模型设定传统研究中,经济产出和投入的关系往往可以表示成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简称C-D生产函数)。随着经济的发展,该函数逐渐表现出种种不足。(1)传统C-D函数把生产中的重要2012年3月工业技术经济Journal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No·3 (General, No·221)Mar·2012投入要素“技术”抽象成一个既定不变的常数,这与当前知识经济、信息经济迅猛发展的事实不符,因而难以体现知识对产出应有的贡献; (2)传统C-D函数几乎没有考察制度因素对产出的积极作用,而制度的重要恰恰为现代经济学所证实; (3)政府政策、社会开放等诸多因素引起的效率变化同样不容忽视。基于上述考虑,本文提出如下扩展型生产函数:Yt=CtKαtLβt(KF)γ1t(SC)γ2t(MY)γ3t(GM)γ4t(RD)γ5t(XX)γ6t(RL)γ7t其中, Y代表工业产出, C代表剩余常量, K表示资本, L表示劳动, KF代表开放水平, SC代表市场化水平, MY代表民营化程度, GM代表规模化水平, RD表示R&D投入占GDP的比重, XX代表信息化水平, RL代表工业人力资本,α、β分别表示资本、劳动的产出弹性,γ1……γ7分别表示各类非实体性要素的产出弹性, t是时间。
  对该扩展型生产函数两边同时除以KαtLβt,即有YtKαtLβt=Ct(KF)γ1t(SC)γ2t(MY)γ3t(GM)γ4t(RD)γ5t(XX)γ6t(RL)γ7t上式左端正好等于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测算经济运行效率的指数,进一步在面板数据中可用Malmquist指数分解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来代替,于是得到:TFP=Ct(KF)γ1t(SC)γ2t(MY)γ3t(GM)γ4t(RD)γ5t(XX)γ6t(RL)γ7t方程两端各取对数,得到分析效率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LNTFP=γ0+γ1LNKF+γ2LNSC+γ3LNMY+γ4LNGM+γ5LNRD+γ6LNXX+γ7LNRL其中,γ0表示LNCt。
         3 变量指标及数据处理3·1 TFP的测算对上述计量模型所涉及到的TFP的测算,本文选取工业总产值作为产出指标,选取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来代替资本存量指标,选取工业从业人员代替劳动力投入指标。并根据地理联系及经济联系,分别从东、中、西部地区选取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新疆等22个代表性省市,按照1980~2006年的时间顺序及投入产出指标,得到包含594组观测值共计1782个数据的时间面板。全部数据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经济年鉴》、《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以及各省市统计年鉴。在实际计算时,对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利用价格指数按照基年(1980)不变价统一折算处理。经价格调整与数据标准化处理后,由Malmquist效率指数模型分解得到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的TFP变化指数。
  3·2 变量与数据说明3·2·1 开放化水平KF开放化水平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一般使用进出口、FDI等指标占生产总值(GDP)的综合比重来刻画,本文采用历年进出口总额除以当年GDP表示。计算公式为: KF=(进出口总额/GDP)×100%。
  3·2·2 市场化水平SC市场化反映资源配置的广度和深度。一般来说,衡量市场化程度及其变化特征可以从生产要素(资金、劳动力、技术水平等)配置的市场化比例和经济参数(价格、汇率、利率等)决定的市场化程度反映出来。考虑到在社会资源配置中,投资活动是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资源配置,因而市场化程度可以用投资的市场化指数表示。本文采用统计年鉴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外资、自筹资金和其他投资3项之和占总投资的比重来表示。计算公式: SC=(外资+自筹资金+其他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
  3·2·3 民营化水平MY民营化程度也即非国有化率,反映经济成份多元化的指标。本文采用非国有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表示。计算公式: MY=非国有工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100%。

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http://m.rjdtv.com/jingjixuelunwen/203.html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