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船舶污染控制技术和管理对策研究

交通运输论文 2019-08-20 点击:

[摘 要] 船舶污染防控属于多行业领域的跨学科综合问题。通过对太湖流域水运行业的走访调查,总结并分析各类船舶污染行为及主要特征,指出内河水域船舶污染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对生活污水处理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选,探讨适用于太湖流域航运现状的船舶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并提出治污工程建设和水运行业管理的建议措施。加强岸上污染物收集处理系统的基础建设工作,以及提高船民杜绝排污行为的环保意识,是解决太湖流域船舶污染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 太湖流域;船舶;水处理;管理对策

  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带,河网密集,内河水运历来是该地区的主要运输方式。2011年太湖流域船舶通航量达280万艘,港口码头吞吐量超过2亿吨,分别占全省水运行业的30%和44.4%,在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该地区也属于国家《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划定的整治范围,随着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的深入实施,船舶污染排放及其对内河水域的环境影响,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研究并开展船舶流动源污染防治工作,是太湖流域水环境质量保护、实现内河水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课题。根据对太湖流域的水运功能分析,选取芜申运河、京杭运河苏南段、武宜运河等干线航道及沿岸港口码头为调研监测对象,如表1所示。本次调研路线环绕太湖湖体,涵盖苏州、常州、无锡地区干线航道的部分主要港口码头,可以较好地反映太湖流域船舶污染及行业管理现状。
  水运船舶可视为在运河上零散分布的移动污染源,随着近年来太湖流域船舶通航量的急剧增加,污染密度也随之加大。从污染物产生行为来看,主要可分为三类:一是船民生活产生的污水及固体废弃物;二是船舶机械运转、清洗产生的油污废水;三是货物运输、装卸过程中泄漏至水体的散装货物(煤炭、砂石等),以及堆料场地直排入河的冲刷雨水。内河运船一般均配备储水罐,船民定期在沿岸港口补充淡水。船民生活污水主要包括冲厕水、餐厨水及室内清洗水,与城镇居民生活污水的组成成分及比例大致相同,排放水量、水质指标可做类比参考。根据现场调查,污水行为基本发生在封闭船舱内,浴池、便池及厨房排水管路均直接通往外界水体,污水产生后直接排放,蒸发耗散量低。随着船舶行驶过程,排放源呈随机性、分散性的特点。
  船民生活垃圾主要为餐厨垃圾及燃料残渣等,鲜有大型包装材料、容器,固体废弃物密实度较高,这与船民生活范围相对狭小有一定关系。船上一般配备简易垃圾收集装置,但由于餐厨垃圾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发酵产生恶臭,部分船民仍将垃圾直接倾倒至运河。有机质垃圾在水面长期漂浮,在厌氧浸泡条件下水解腐烂,对外释放氨氮、磷等营养元素。为确保船舶空载时的适航性,在船舱底部加水以降低船体重心并改善推进效率。压舱水以河水为原水,由于混入附在舱底、舱壁的油分,石油类浓度可达300mg/L以上。据调查统计,太湖流域船舶平均吨位约为860吨/艘,压舱水量通常为船舶载重吨位的20%,单次航运排放量约 100~250 吨。压舱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运河。
  船舱清洗、机械设备更换过程中会产生洗舱含油污水,主要污染成分为油污、泥沙和铁锈等,以及微量酚、醛等有机化合物,排放量及污染负荷与船员习惯、清洗方式等有关,石油类浓度在3.0×103~2.0×104mg/L 范围内。大部分内河船舶均配备油水分离设施,除油效率一般可达到95%以上。
  大部分港口码头均采用抓斗起重机装卸煤炭、砂石等生产原料,船舶停靠时船舷不能完全靠岸,与岸线存在一定的水面距离,作业过程中部分原料会散落至运河。部分运船存在明显超载现象,砂石、煤炭等块粒状货物随船体颠簸排入运河,导致局部水域浊度、含砂率等污染指标升高。粒径较大的悬浮固体随水流迅速迁移沉淀,水质指标可在短时间内恢复。为方便运输和集中化作业,大部分堆料场地距离岸线较近,底部铺设防渗层和排水管道。雨季场地冲刷水携带大量无机颗粒物,沿堆料场排水系统直排入河。据现场调查,仅武宜运河西港对冲刷雨水进行过滤处理。

太湖流域船舶污染控制技术和管理对策研究

http://m.rjdtv.com/jiaotongyunshulunwen/958.html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