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水平论文外流状况分析

论文发表 2020-04-08 点击:

  科技论文跨国发表是世界学术交流的主要途径,也是推动人类科技进步的重要手段[1].但近年来,国内的科研成果越来越多的投向国外SCI期刊,其中医学领域论文外流更为严重[2],造成国内科研成果严重外流,影响我国学术水平[3].本文针对我国优秀论文外流现象,我们选择论文外流较严重的医学学科为例,通过数据分析,找出论文外流的根源,从而提出抑制论文外流的建议。
  
  1 分析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文分析依据的数据取自《科学引文索引》(SCI)数据库。SCI是国际上公认的最具权威的学术期刊数据库,所收录的论文通常能够反映世界研究状况。故选择这个数据库作为检索平台,通过分析检索结果来考察我国医学学科论文外流的状况。
  
  为了对我国医学论文外流情况做较为全面的分析,我们检索了ISI Web of Knowledge平台上的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选择了医学学科下的33个学科领域,时间限定为2009~2014年,区域限定为PEOPLES R CHINA,并将学科领域按检索出的数量从多到少排列,选出发文量排名前6的学科领域,它们依次为Oncology、Neurosciences & Neurology、Surgery、Research & Experimental Medicine、Immunology、General & Internal Medicine,共得到116263篇论文。检索时间截止至2014年12月31日。然后我们又查询汤森路透《期刊引用报告2013》(JCR2013),得到SCI收录的中国大陆医学期刊8本,其收录的论文为SCI收录的中国期刊发表的论文数。
  
  在论文外流现状分析部分,我们分别统计2009年至2014年这6个学科在SCI上的发文总量情况,并将各学科领域的论文数量分成国内期刊和国外期刊论文,然后计算出我国医学论文外流比例。论文外流比例的计算公式为:论文外流比例= SCI国外期刊收录的中国论文数/SCI收录的中国论文数。
  
  2 论文外流现状分析
  
  2.1 发文总量
  
  21世纪以后,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我国学者论文产出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科技投入的产出状况。本文选定医学领域发文最多的6个研究方向2009~2014年五年间的论文数量见表1.
  
  如表1所示,2009~2014年间我国学者在SCI上发表的这6个医学领域的论文数量接近12万篇,这些医学领域的论文主要发表在国外的SCI期刊上,大约占SCI收录的中国学者在这6个领域发表的论文总数的92.55%,最少的普通内科也达到了61.43%,其他学科领域都超过了90%,其中外科手术学、肿瘤学、免疫学都超过了98%,由此可见我国医学领域论文外流现象之严重。
  
  我国科技论文外流经历了建国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的“冰封期”,20世纪80年代的“破冰期”,21世纪前10年过渡为高水平论文外流问题凸显[4].这一问题不仅仅是单方面的问题,而是众多因素综合造成的。如,各类科研绩效评价体系过度强调SCI,对国内期刊论文的重视远不及在国外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我国达到国际高水平期刊尚凤毛麟角,即使进入了SCI的期刊其国际影响力仍很弱;国家对科技期刊扶持力度、对创建国际高水平期刊的倾斜政策还很缺乏;等等。我们必须多管齐下,才能改善高水平论文外流的问题。
  
  2.2 逐年变化情况
  
  高水平期刊论文外流问题在我国科学界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但这个问题是在加剧?平稳?还是减弱?我们统计了近5年的医学学科上述6个研究方向的外流论文变化情况,并制作了数据表(见表2),以此来分析我国医学论文的外流情况。
  
  由表2可以看到,我国学者发表在SCI收录期刊上的论文数量从2009年的1万1千余篇增长至2014年的近3万篇,整体数量增长较大。虽然发表于SCI收录的国内期刊和国外期刊上的论文都得到了增长,但外流比例的逐年增长,充分说明了发表在国外期刊上的论文增长速率更快,这一外流趋势十分严峻。
  
  回顾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学者在国外期刊上发表论文凤毛麟角,1988年,南京大学率先将SCI作为一种科技评价机制引入高校支持评审[5],此举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科技工作者到国外发表论文的积极性,也带动了我国科技界的学术成果走出去,今天我们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论文产出国,不可否认,这些评价机制对刺激我国科学研究成果走向世界有积极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它带来的消息的另一面,即我国大量优秀论文开始外流,我们的期刊刊载我国高水平论文的机会在减少。虽然,中国科协启动了《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中央财政拿出专项资金9100万元打造我国高水平英文科技期刊[6],这些措施促进我国许多期刊进入了SCI,但目前对SCI期刊论文的分区评估的机制又一次打击了我国已进入SCI的期刊,这就需要我们对我国期刊提出更高的要求。
  
  为了考察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论文外流情况,我们统计了医学学科的6个研究领域在SCI上逐年发文情况与论文外流比例,见表3,通过这个数据我们看到我国医学学科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其国内SCI期刊的论文承载能力是不一样的,如免疫学、外科学每年发表的论文均不超过50篇,肿瘤学也只是近两年才过百篇。这些数据告诉我们,我们必须努力,提升我国期刊水平与质量,确保留住我国各领域高水平论文。
  
  2.3 SCI收录的中国期刊论文现状
  
  被SCI收录的中国大陆出版的期刊反映了我国大陆期刊国际化水平现状,也反映了当前我国抑制优秀论文外流的良好趋势。中国科技期刊面对国际化的大环境,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努力以整体水平的提高来应对国外期刊的挑战。其中创办自己的英文版科技期刊是一个重要的方式,一方面不再纯粹依赖国外刊物,另一方面将自身融入到世界学术体系之中。本文选择的6个学科,其论文发布于SCI收录的中国期刊的期刊基本信息及论文数见表4.
  
  6个学科范围内,SCI收录的中国期刊共8本,发文在SCI收录的中国期刊的整体数量较少,发表在不同期刊上论文数量差异较大,发文最多期刊为《中华医学会杂志》,发文最少的期刊为《国际口腔学杂志》,其主办单位分为中华医学会和四川大学。这8本科技期刊对国内其他优秀期刊起到了模范作用,发展状况良好,但中国英文版科技期刊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实事求是地讲,中国大陆主办的英文期刊总体上与国际期刊还存在一定差距[7].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吸引不到高质量稿件,其他原因包括英文撰写能力,期刊运营缺少专业化分工,编委、编辑的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以及审稿意见过于笼统等。
  
  3 抑制论文外流建议
  
  高水平论文的外流不仅仅是对我国期刊水平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更重要的是最新成果、重要成果的外流,将会对我国的科学研究带来不利影响,甚至让我们失去对重要科研领域、重要科研成果的话语权,必须引起警觉。我们特给出如下建议。
  
  (1)贴近国际学术界,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期刊国际影响力的提升需要期刊大量介入国际性学术活动,并在学术活动中发挥应有作用,让国际学术界了解我国期刊。例如,和国际学术机构共同召开学术会议,举办国际性学术沙龙,从不同角度扩大期刊影响力。另一方面,组织强大的国际性的期刊编辑委员会,广邀世界着名学者,在编委会的领导下,保证了期刊对学术前沿的跟踪,他们所参与的审稿也充分保证了论文的质量。同时,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周边以及学术界开展宣传推介,一定会促进期刊影响力的提升。当期刊国际影响力得到提升,国内学者也自然会看重我们的期刊,从而使国内外优秀稿源自然流向我国期刊。
  
  (2)广开期刊交流渠道,提升期刊影响力指标。从定量的角度考察期刊的学术影响,主要是通过被引等相关指标展现出来。如果一位学者不知道或者得不到某期刊论文,那么在他的研究中就不可能引用该论文,如果这种情况对大量的作者存在,那么该刊的影响力指标将很难有理想的结果。因此,我国期刊要进行开放存取,方便全世界学者检索、下载和阅读。同时,在各种学术交流场合推介,使其能够让全世界更多的学者知晓、了解和阅读,这也就为提升我国期刊影响力指数打下了基础。当期刊的影响力指标得到提升,那么该期刊在国内的科研绩效评估中得到认可,国内优秀论文一定会被吸引。
  
  (3)学术自律,严肃治学,规范办刊。期刊要得到学者的尊重,必须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按学术规范办刊,严格自律,按学术标准、按稿件质量选取稿件,严格三审制度,前沿稿件重点选取,创新稿件择优录选,不以经济效益来考察学术期刊的成功与否。确保期刊在学界具有良好的口碑和名声,使期刊得到广大学者的尊敬。只有这样,优秀的稿源才会纷沓而来。
  
  (4)国家政策支持,吸引优秀稿源留在国内期刊。为了将本国学者的优秀论文发表在国内期刊上,国家应采取一定措施,在政策上向国内期刊倾斜。例如:在经济上扶持一些期刊,在短期内改善期刊的学术环境,组织国内着名专家学者,招募国外知名学者,组成编委会,并吸引国内外优秀稿源,为这些期刊冲击国际一流期刊提供支持。再如,每年组织国家级优秀论文的评选,参评论文鼓励在国内的期刊上发表,这种论文奖可纳入国家各类绩效评估体系。

  参考文献:

  [1]吴锋,王建冬.20年来中国大陆科技论文外流态势监测与评析[J].情报杂志,2013(3):66-71.
  [2]付晓霞,李贵存.SCI 对我国医学期刊的影响:我国在SCI收录期刊发表的医学论文10年数据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11,47(4) : 276-271.
  [3]付晓霞,游苏宁,李贵存.从2000-2007年我国在SCI收录期刊发表的论文数据看SCI对我国科技期刊的影响[J].编辑学报,2011(3):207-214.
  [4]吴锋,何锋.我国优秀科技论文外流的历史演进及对科技期刊的启示[J].出版发行研究,2013(03):75-78.
  [5]岳洪江.中国学科结构动态绩效的国际比较及预测[J].科学学研究,2008(3):530-538.
  [6]河北科技信息网.解读“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专访中国科协党组成成员、学会学术部部长沈爱民[EB/OL].[2014-01-02].
  [7]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2012)[R].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我国高水平论文外流状况分析

http://m.rjdtv.com/lunwenfabiao/3740.html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