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就现状而言,法伦理学的实践已经走在了理论的前面。法伦理学,是法学和伦理学相互交融而产生的一门独立学科,它是一门研究法治的人性内涵与人文价值的学问,包括法治与人,法治与人性,法治与善恶、法律与道德,法理与情、理等相互关系,以及良法与法律职业道德等问题。当代社会科学的研究已从以本学科为中心向多学科交叉、渗透、整合与转变,法伦理学作为交叉性学科,是法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在我们这个时代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其作用:首先,法伦理学研究使法律更加体现人性。法伦理学使法律更加具有伦理基础,有了体现人性的地方,从而弱化其强制性。
现代大多数的理论认为,法制的发展就是法律强制性弱化的的历史。法伦理学的研究使得法律更具有人性的一面,从而减少了强制性的色彩,这就把法律的重点从强制执行变为了从人性出发的制裁。不断将法律变得更加的体现正义,符合我们的人性的标准。法律在诞生之日起就不断同人性进行着斗争,所以法律发展的历史大概也可以叫做它和人性博斗与屈服的历史。今天,法律越来越讲究人性化,在惩罚犯罪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保护犯罪者的人格、尊严与权利。然而法律的实质毕竟是统治工具,在天平的两端,法律的惩戒作用与如何体现对犯罪者的人性化事实上很难达到平衡。但是,在强制性不断弱化不断地强调人性的当代法律在这方面不断地靠近着平衡,法伦理学就是在人性与法律强制两者之间通过研究使法律与人性联系起来。如果过分强调惩罚的目的,必然要失去法律长久以来不断在追求的人性化,而过分追求人性化,减轻对罪犯惩罚的力度,又势必会降低对受害者的情感补偿,从严格追求公正的意义上来说,又会失掉一部分公正。事实上法律可以对犯罪种类加以区分,对犯罪的轻重程度做出判断,对相应的惩罚手段予以量化,但是法律对体现多少人性是很难加以量化的。因为人性要远比简单地判断某种单一的行为要复杂得多,也飘忽得多。所以,法伦理学在人性与法律的研究中不断地使法律具有人性色彩,在弱化其强制性的同时,体现法律的人性一面,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必要的过度,法伦理的研究是人类法律从过去的强调刑法过度到强调高度文明的民法的必要一步。
其次,法伦理学有助于我们科学地认识法治社会中客体的重要性。法制社会的重点是“法”,着重于研究能够体现文明、并且符合我们社会现实的法律。法伦理学使我们不仅从法律单方面去研究,并且认识到法制中的客体——人的重要性。伦理是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而形成的,而法律作为治理社会的工具,它的应用不能背离我们这个社会的已经逐渐根深蒂固的伦理。而伦理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复杂的关系,我们研究法制的时候,不能脱离这个环境,必须把法制放在社会伦理这个环境中研究。这就使得法制与人必须紧密结合,伦理学在这方面有助于我们认识人在法制中起的重要作用。
人是一个双重的存在,既是个体性的存在,又是社会性的存在,因此,人的存在本身就内含了个人需要、个人利益与社会需要、社会利益以及他人需要、他人利益的矛盾。这种矛盾作为人自身的根据,使得人有处理这种关系的需求。它促使人从自身发展的社会必然性中直接引伸出来的处理人际利益关系的准则,不只是对现实利益关系的简单的复现,而是隐藏在表面上看来是偶然性的利益关系背后的必然性联系的理性表达。这个从人的社会必然性中引伸出来,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恰当的结合方式的准则,本身就意味是公正的,善的,它的存在就是价值。从人类的发展史来看,最初的规范都是不得如何应当如何的义务性的道德规范,就是说,义务性规范与权利性规范比较具有逻辑上的优先性。但是这个规范作为应当,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多次反复并经过思想家的提炼和概括形成的,就是说,社会伦理确立一个作为普遍同意的是非标准和解决人们纠纷的共同尺度,但这个人创造的伦理准则必不能有力地规范人们的行为,所以以强制力为后盾且公约寻求国际法律的统一的目标也不会大打折扣。尤其是中国现行海商法吸纳了之前国际海运的三个规则——“海牙规则”、“维斯比规则”和“汉堡规则”三大规则的主要内容,那么加入这一新规则应属顺理成章。
http://m.rjdtv.com/zhexuelunwen/7.html